李静仪:无车一身轻(青)

字体大小:

编辑室内外

我国地铁网络下来平均每个月延长一公里,随着公共交通网络越来越四通八达,人们较不需要拥车。

最近在一个饭局上,有好几个人不约而同提到他们住家附近的停车场,近年来感觉好像没有以前那么多车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越来越多人“杀车”,停车位不再那么紧张。

根据陆路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数据,去年一共有超过8万8000辆私家车“杀车”,比前年多了两成以上,与2014年相比更是激增1.6倍。但这些车主中,究竟有多少人在把车子送去报销后,再买一辆新车或二手车代步,或放弃当拥车族?

可惜,陆交局并没有追踪这样的数据或趋势。

但过去三年来,公路上的车辆数量确实逐年减少。截至去年12月底,私家车数量比前一年减少约4%,共55万2400多辆,是连续第三年缩减,也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这同政府削减车辆每年可允许的增幅有直接关系,陆交局之前收回早几年前多发出的拥车证,也导致新注册的汽车减少。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车主因为住家附近有了新的地铁线穿行,加上一纸拥车证动辄四五万元,汽车贷款限制又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因此决定放弃拥车。

基础建设统筹部长兼交通部长许文远不久前,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交通部开支预算时就表示,我国地铁网络下来平均每个月延长一公里,随着公共交通网络越来越四通八达,人们较不需要拥车。他期待收回许多公路车道和停车场空间,改为社区及绿化用途。

这并非许文远第一次暗示要把车道和停车场空间改为其他用途。他在2015年9月底发表的首篇交通博文中,就已发出这样的信息,目的是要进一步减低碳足迹,打造更宜居的新加坡。

试想想,原本车水马龙的道路,只要减少一两条车道,就能把路旁的人行道或脚踏车道建得更宽敞,并种植青葱翠绿的植物,不但少了污染空气的车辆,人们也有更多活动与互动的空间。

住家楼下的停车场空间也可更善加使用,如改建为屋顶花园、托儿所或乐龄活动中心等,满足社区的需求。

事实上,建屋发展局在好几年前就开始为一些使用率较低的多层停车场披上“新装”,在最顶层设置预制盆栽系统,在绿化屋顶之余,也为钢铁水泥的建筑“降温”。

这类采用预制盆栽的绿色屋顶,至今共在16座多层停车场设置。如果能扩展到更多停车场,相信效果会更大。

政府希望到2020年,把尖峰时段的公交使用率提高到70%,2013年公布的数据是63%。今年底,几乎与现有东西线东部路线平行的滨海市区线第三阶段地铁线通车后,预料将吸引更多人搭地铁。

当局可在总长42公里的市区线全面启用后,逐渐收回一些车道,特别是老区的道路,以进一步扩建狭窄的人行道,让依赖轮椅代步的年长者及其他个人代步工具使用者出入更方便。

至于停车场,则可考虑先收回市区及边缘的停车位,鼓励上班族搭地铁和巴士上下班。毕竟组屋区尤其是镇中心和邻里中心的停车场使用率仍超过90%,一下子取消停车位对居民的影响比较大。

预计到2020年,来自交通领域的排碳量将占14.5%,减少用车将有助削减交通方面的排碳量。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不少人热衷于追求“5C”:现金(cash)、车(car)、信用卡(credit card)、私人公寓(condominium)和乡村俱乐部会员证(country club membership)。

希望未来的新加坡所追求的5C,是减少用车(car-lite)、关怀(caring)、怜悯之心(compassion)、创新(creative)和勇气(courage)。

期待无车一身轻(青)、绿意盎然的新加坡。

(作者是本报采访组副主任 leecgye@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