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昕:诗人与小冰

(取自Pixabay.com)
(取自Pixabay.com)

字体大小:

小生之言

最近微软小冰出版诗集让许多人大感惊讶:难道就连文学都快被人工智能攻克了吗?

这也是文学好玩的地方,尤其是诗。

诗在某种意义上是语言文字的试炼场,许多实验性作品颠覆了日常语言惯性,迫使人们反思生命反思社会文化制度的桎梏,同时也丰富了语言。

诗人夏宇把上一本诗集的诗作剪碎,拼贴成新的作品出版下一本诗集,产生陌生化的震撼,让一众诗迷拍案叫绝。又或是利用翻译系统反复翻译文句,为诗作改头换面。可是这种形式主义的灵光一闪,只在第一次出现时具备前卫意义,后来者就只能算是文字游戏了。

诗人于坚对微软小冰出诗集的反应是:“因为沒有灵性,修辞会产生一些陌生化的效果。以前我玩过一种语言游戏,参与者各发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打乱随意组合,常会出现一些惊人之语。”

我也玩过类似的文字游戏,很有趣,能够丰富我对文字的感觉。或许我们应该以这个角度看微软小冰的“诗作”,别把它当真,却不妨专注在人工智能语言陌生化所带来的启示。

人工智能多年来挑战智力游戏,先后攻下国际象棋、德州扑克与围棋,让人浮想联翩。

人工智能的背后是数据库与演算程式,只要规则明确,人工智能就能占尽优势。

文学创作贵在自由、无疆界,当然不同文类有不同基本原则,程序设计师便能从这个原则的缺口切入,比如今年初IBM推出的“偶得”,就能自动生成五言、七言藏头古诗,模仿得惟妙惟肖。对文言文不熟悉的读者来说,就像魔术一样炫酷。英文世界里,《纽约时报》2013年就推出了俳句智能写手,所以小冰模仿现代诗规律,就能演算出趋近于诗的文字排列。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规范式文章以后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美联社、雅虎新闻等机构都已开始采用自动书写程序书写硬新闻。也就是说,越factual的新闻,人工智能越能得心应手。它的好处是,释放了人手,让记者去思考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一切,且由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的辅助,得到最丰富的资料基础。

于是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性就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了:分析、判断与预测。

未来的新闻,在于观点。没有立场和观点的媒体机构唯有式微,毕竟如果你只是扬声器,读者还不如直接去news-makers的频道找原文。

鹦鹉学舌的角色以后就让人工智能来做,不失为一桩乐事。

回到人工智能是否取代文学的问题。

其实这种恐惧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如何培养人的美学深度,如何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没有鉴赏力,赝品山寨品就能轻易闯关,甚至喧宾夺主。失去鉴赏力才是人类要面临的大问题。

作家韩少功最近写了一篇《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预想了人工智能未来的辅助功能:使用者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生成文章,甚至写类型小说。这就好像网页设计,以前人们得先学会html语言才能修改页面,如今有太多程式可用,大大方便了创意,一如电子绘图技术的发展。

只不过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工业化文学的陷阱。

明代公安派三袁提出“独抒性灵”,强调写诗要真诚,文学要发自灵魂深处。随着时代变迁,思想觉醒,八股文已经被废除了,那么现在我们更应该废除作文和应用文,好好让孩子读读文学作品。

我们不必担心微软小冰会取代诗人,该担心的是:诗人将变成小冰,在一个小框框里边打转,思想被控制,耽溺于文字游戏,忘却人道关怀、形上反思、人性探索的使命。

(作者是本报记者 yxtan@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