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梅:和错字说再见

2017年讲华语运动推介仪式(档案照)
2017年讲华语运动推介仪式(档案照)

字体大小:

练习曲

第一步是认真对待每一个使用语文的机会。以目前我们的整体水平,要追求美可能有距离,但要求干净还是可以办到的。

决定写这个题目之前,经过一番天人交战。如果说不能容忍错字,我们的报纸和网络上那么多文章,那么多字,完全不会错吗?如果说对错字要宽容、包容一些,读者们大概会解读成我们在给自己的错找借口,不认真、不专业。可是,我还是决定谈一谈这个问题,因为错别字出现的原因,以及对待错别字的态度和方式,还是很有讨论必要的。

我是文字工作者,每天少说处理数千字,需要审版签版的天里,动辄看几万字,碰到需要做好几版的大新闻时,冲线那一两小时内,一口气看两三万字也是平常的事。看错字不是我们唯一的工作,信息准确度、判断、把关、照片的角度等等,报纸清样后经常还有一些忐忑,担心不知道在哪个地方一时看走眼,或头脑转不过来,没发现错误。

在阅读别人的书或文章时,文字经常是优美的,我们都是因为欣赏华文之美的环境熏陶下,选择了文字工作,但文字在传递资讯的场景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容许我做个比喻,在资讯飞速的环境里,文字新闻工作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过马路,一不小心就会出事。这时候,文字就像刀光剑影,一不小心让错字过关,见报后要难受好几天。

不论文字工作多么困难,也不论今天的华文水平多么不如往日,报馆对错别字的容忍度是零,因为我们知道读者对错字的容忍也是零,然而错字仍然还是无法杜绝,只能警惕自己它的存在,学习与它同在。

“与错字同在”,这个说法听起来好像我这个文字工作者苟且应付的借口,实际上还真有这样的例子,我们与一个很重要的报章错别字共存了近100年,而且应该会继续共存下去。这个大别字就是“副刊”的“副”。

台湾《中央日报》副刊前主编林黛嫚去年出版新书《推浪的人》,在书中引述另一名副刊前辈、诗人瘂弦谈副刊起源时说,世界华文报“副刊”起源于1921年10月12日的《晨报》,起初是单张发行,刊载的是文艺稿件。翻开历史上这张报纸发现报眉上写的是“晨报附刊”,刊头却写成“晨报副镌”。根据考证,因为是随报附送,“附刊”更贴近原意,但编辑书写刊头时误将“附刊”写成“副镌”,后来“晨报副镌”迅速走红,成为新文化运动四大副刊之一。1925年晨报决定把“副镌”改成“副刊”,这才结束这个美丽的错误。

举这例子,当然不是为我们的错字找借口,只是要说明即使在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也不是错别字的绝缘体,无法做到杜绝错别字,是我们的遗憾。或许人工智能更发达的某一天,机器人能辨认更复杂的汉字配搭,以及各种不同的情景描写,向错别字告别,但我相信距离那一天相当遥远,因为叙事的变化多端,比围棋复杂不知多少倍。所以,要减少错字率,最重要还是靠人的细心以及学问和见识。

我还记得刚加入早报时,新闻室里挂着一些海报,上面写着:“多看一遍,和错字说再见”。前辈报人潘正镭在一篇文章中说,有人批评“再见”不妥,因为那意味着会再出现。他不以为然,他说:“报纸是每天冲线的作业,今日事今日毕,每天,我们下版时都立志要跟错字说再见,像道晚安一样。”

前辈的豁达,绝不是对错别字麻木或不放在心上,而是把它们当成朋友一样,因为每一个汉字都是我们的朋友,用对了就是好友,用错了就是损友。所以,文字工作者要学禅宗北宗神秀,“日日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如果学问不济,或者一时走神,受“损友”影响,要设法补救,谦逊认错,记取教训,下不为例。另外,平时经常翻看关于常见错别字的文章,对减少错别字也有帮助。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心存侥幸,每天还是要认真把错字找出来,改掉,和他们说再见!

每天在刀锋上行走,知道被刀割到有多伤,所以看到别人的错字和错误,总是警惕自己小心,因为文字工作在和时间赛跑时是高危工作,犯了错当下不会发现,等到被发现时要准备全身中箭。特别是在互联网上,键盘斗士是不留情面的,一个不小心让错误溜出去,很容易被骂得狗血淋头。

这些年来,我们闹了不少错别字和用语错误的笑话,最近是讲华语运动的“渎”笑话,过去还有“推广跌倒意识运动”“圣诞节庆祝党”“运行团队招聘”“匈牙利鬼节”等等,在社会上引起一片骂声,大力斥责华文水平的低落。语文水平一日不如一日,这是不需要争辩的,不只是华文,其他母语,甚至新加坡绝大部分家庭用的英语,水平一样江河日下,在马来文和淡米尔文方面闹的笑话也不少。

犯了错被臭骂,这一再提醒我们必须正视语言使用的准确度,与此同时也要正视我们的语文水平究竟到哪里?以“渎”笑话来说,据知现场有人看出错字,通知一个工作人员,对方以“字体不同”打发;前面提的那些翻译错误,也是对自己水平不足没有自知之明,不认真找真懂的人审查的结果。

过去30多年,“华文很难学”的怨声不断,在课程内容、考试比重方面一直地把水平下调,学生们水平下降,考试却仍然考A,于是大家像水煮青蛙一样慢慢接受所谓“华文好”是怎么样的水平,这是应试教育的结果。

提高语文能力,使用率、阅读率还有鉴赏力都需要持续的努力,现在需要迈出的第一步是认真对待每一个使用语文的机会,认识到我们目前的水平不理想,开放讨论,谦逊学习,把语言和语文当成终身学习的一部分,谩骂、讥讽能痛快一时,但治标不治本。

干净的语言和文字,不论简朴还是华丽,必定经过长期使用、认真思考和推敲的过程,以目前我们的整体水平,要追求美可能有距离,但要求干净还是可以办到的。

错字,不会完全不见,只能努力每天和它说再见!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数码总编辑兼联合早报副总编辑 hanym@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