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越:不花钱的思索

字体大小:

众声道

前阵子,若收到精致新奇的赠品或手信,我都会顺手拍张照,加上一段感想,贴到个人社交网站上。

心想既然得人产品,帮人宣传也还说得过去。即便不是网红,对朋友圈里的某人或许有用。于是,这个不涉及金钱且不强制的简单动作,成了一次物物交换:一份赠品换取一个人短暂的个人时间和知识产权,以及周围友人的印象分。相信不少千禧世代消费者都曾做过。

当然,这不是网络世界中最显著的交易形式。除了电信公司的数据费,以及买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开销以外,人们每天使用的优质线上服务绝大部分不用钱,包括搜索引擎、电邮账户、云端储存、社交媒体、通讯应用、地图应用、视频平台等。

它们换取到的大量个人时间、行为信息和注意力,则吸引第三方商家买单,希望把这些非有形资产,转换成最重要的影响力。套用一句流传已久的网络俗话:“如果你没付费,那么你不是顾客,你就是产品。”

这样的零付费模式对消费者而言,看似优惠至极。根据《经济学人》引述麻省理工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免费的搜索引擎、地图应用和视频平台,每年对一名消费者的平均价值竟然高达2万零300美元(约2万7580新元),面簿账户的年均价值则约750美元(约1020新元)。相比之下,在2017年第二季,面簿平均从每名用户的注意力上赚取4.65美元(约6.32新元)。

但比较这些账面价格其实没实质意义。因为互联网中的免费服务或许不是暂时性的,而是天性,想抛都抛不掉。有经济学家解释,数据时代让资源和供应出现极大充裕,取代原有的资源稀缺,使部分供应不再受限,反而需求会出现瓶颈,因为人们的注意力总是有限。

消费者如此,企业也是如此。日前,我在第19届中小型企业大会上主持一场论坛时,话题聊到中小企业数码化时,应采纳现成的系统,还是自行开发或委托厂商开发自家系统。讨论下来,成本仍是本地中小企业的头号考量,若现成的系统正好是免费线上服务或开源软件,系统整合费不算太高,没有已知的安全隐患,且能满足中小企业所需,相信多数中小企业都会选择它。

前提是,中小企业须了解,它们交换掉了什么。譬如,不少网店如今习惯推送消息给用户的智能手机,告诉用户网店有新货上架或减价促销等。提供这类消息推送服务的平台,很多是免费的供应商,它们想要的是网店用户的数据,如区域分布、买了什么、使用时间等。这些大数据随后即可卖给第三方。

在致力打造智慧国的同时,免费线上服务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降低中小企业数码化成本和提高盈利之余,它们也能在短时间里获得最前沿技术,搭上数码化快车。当然,这个过程也必然会引起一些问题,包括物物交换无法衡量经济产出和缴税部分;当更多个人或企业使用同个免费服务,令服务变得更好,市场份额变大时,也会牵扯出反垄断的争论,尽管服务终究免费。

可可香奈儿曾说过,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免费的,次好的则非常、非常昂贵。在一个金钱不是唯一货币的市场中,谁才是买家、卖家、用户、供应者,分界线已不再清晰。只能说,我们把生命中最有限的注意力给卖了,换回了无限的优质服务,划不划算可不知道,但盼望这是一次最美好的买卖。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数码部内容副主任 sheny@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