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慕媛:我们对语言的敬畏与恐惧

字体大小:

梦远册

文言文与祖传的正体汉字,本应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高级别的典藏瑰宝之一,后人珍之惜之惟恐不及,后代子孙岂能存挞伐之心?

语言文字,是思想精髓的亮光,穿透或晦或明的时空,直击人心。

因此,历史上改朝换代、政治纷扰之际,高位者经常会把语言文字当作意识形态攻防战的祭品,务求对手在精神上流离失所。

最近台湾打算大比例调降高中国文课纲的文言文,“去文言文”审议成为了岛内外沸腾的新议题。

文言文于我,是救命稻草,是滋润甘露,所以感恩。当年中学四年学制若采行一统的样板教育,追求文理全才,我会跟很多学生一样,中学都没能毕业。

我们的年代还有华校这个老名词,当时中三分流,学子可依兴趣选修文理商科,那是华校早年尊重学习志向的开明教育。就读德明的我是理科的傻子,数学的演算方程式、化学的分子与结构、生物的兽禽与特性,几乎把我淹没。所幸有分流,让我满怀欣喜跟一批“自命文青”的同学转入中三文科班。文科班自然念文史地,文学课除了全级统一的华文课本外,另加《中华文选》及现代文学作品。

我们把中三中四上的《中华文选》直称文言文课,阅读的原典皆历代大家之作,选编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陶渊明,范仲淹,以及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欧阳修的古文。这些经典思想精妙、文词隽永,富含生命哲理与人文关怀。现代文学课则不分政治立场的左中右,广纳五四名家的散文、小说及戏剧名篇。当时的读本一律正体字(繁体)打印,与小学念书的汉字及周末大楷小楷的抄写,完整衔接,读来一点不费力。中三分流后的每一堂课,都是沁入心脾的悠哉游哉。

而有关审议调降文言文比例的支持者,声言“抢救国文,就是要解放僵化体制”,以及“语文教育要回归现在整个现代化、全球化的潮流”。第一句指“僵化体制”,显然跟文言文无关,需要改革的是“背诵与考试”等模式的体制本身,无辜的文言文只是受到牵连。

第二句“语文教育要回归现代化、全球化的潮流”,则属空泛指涉。首先“现代化、全球化潮流”等等都是笼统、模糊的概念,究竟哪些部分属于官僚绩效所限或政策未能达标所致,哪些部分确是文言文带来的妨碍,都需要充分的内容说明与数据佐证。

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概念,或许是炮打语文司令部安全的护身符;寻找代罪羔羊的做法,跟五四时期“热血爱国”的全盘西化论、文革时期打倒孔家店及破四旧的声讨,却传神的相识。

历史长达数千年的文言文,典籍浩瀚庞杂,不可能所有内容“与时代挂钩”,但汉字的特性与传承所显现的强韧生命力及丰富的思想内涵,确是地球上各族语文难以望其项背的实践。

世界四大古文明的语言文字,惟有代表中华文化的六书文字,包括文言文与众多的方言文字,完整保留了有文字记录以来持续繁衍发展的大传统,而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古老语言文字”早已凋零失传、不知所踪。历经数千年的文言文生命力之强盛,沿用至今让当代人还能读写、还能唱诵,这是多么傲人的成就。

文言文与祖传的正体汉字,本应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高级别的典藏瑰宝之一,后人珍之惜之惟恐不及,后代子孙岂能存挞伐之心?

文言文在21世纪活生生使用的例子,多不胜数。以古代诗词经典来谱曲的儿歌及流行曲,依然传唱至今,毫无时代隔阂,诗句与词汇文白交融无碍,歌者与听者心领神会。《论语》中孔夫子与弟子大量的对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过犹不及;小不忍则乱大谋;朽木不可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知其不可而为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未知生,焉知死;吾日三省吾身;敬鬼神而远之;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历代大量的成语谚语,言简意赅,都是各地华裔日常生活的惯用语和说法,跟古代文言文同出一辙、一字不差。而《论语》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之久。

可见,汉字在书面语、口头语及大众文化各个层面,古今融合的语文特征,是世界所有其他语种都不能企及的高度。果真彻底清除文言文,当代人将说不出完整的中文了。

诚如著名诗人余光中所说,文言文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载体。台大中文系副教授蔡璧名则一针见血指政治介入语文,等于让优势翻转成劣势,是“自废武功式”的语文教育改革。而岛内的院士与外地学者业已发起“语文是我们的屋宇”联署声明,一起拯救文言文。

深厚的文言文与正体字基础、戏曲歌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保存,原是台湾与香港文化元素能够触类旁通的源头,两地文化创意得以精彩纷呈的活水。

在面对“安静深沉”的语文力量时,最懦弱的恐惧者,常常是手握权力、缺乏文化自信的统治者本人。

(作者从事媒体与翻译培训 cmw.zmy@gmail.com)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