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盈:时光机

字体大小:

众声道

近期朋友圈都在讨论一档综艺节目《奇葩说》,随机挑选了一期观赏。

这一期的题目非常有趣:如果你刚刚喜欢上了一个人,而对方似乎也对你有意思,这时候,你得到一个机会搭乘时光机,看到了10年之后,在你身边的人竟然不是对方。那么现在的你,会选择追求还是放弃呢?

摄影棚里坐着100个观众,在听完题目后马上投票,72人选择追求,28人放弃。人在面对喜欢或渴望的事物时,心里总是充满美好的期待,想办法努力圆梦,很少人会一开始就自我否定。

追求的人说,真爱至上,感情就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放弃的人也有道理,既然已知道未来的命运,何苦做出无谓的抗争。人生有多少个10年?何必浪费别人和自己的时间。

这一道题目,换个角度看,似乎也像在问,做一件事情,到底是过程比较重要,还是结果比较重要。

这类选择题放到日常生活里一点都不陌生,就好像每个人经常面对的要事和琐事,大至关键的决策,小至日常的柴米油盐。

当念头还在萌芽的阶段,就已知结果不如预期,仍然选择勇往直前,颇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豪迈和悲壮。这样的行为是冲劲还是冲动,就要看执行者在这件事上,有没有看得更远、想得更全面。

试想想,某天下厨,想烹调咖哩鸡,这时时光机传来了两个小时后的画面,餐桌上放的是一盘烤鸡。站在厨房的你,面对烧开了的锅,这黄姜粉、咖哩粉要不要倒下去?多数人貌似还会继续把它完成。因为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大脑就会全心全意地专注,不会思考有没有退缩的空间。

往好的一面看,时光机的未来画面其实是个“善意提醒”。为了避免两小时后,餐桌上出现的是烤鸡,在烹调的过程会更小心翼翼。熟记煮咖哩鸡的步骤、对食材和调味料的分量控制得更严谨;如果有丰富的烹调经验,以及买到新鲜食材的好运气,则对完成这道菜会更有信心。

至于最后的成品卖相如何,和以往无数次的尝试和学习有关;反复从失败的过程中累积的丰富经验是关键。

即便无法改变未来,真如时光机的画面所显示般“失败”了,但在下一次的尝试中记取上一次的经验,就会离成功更近一些。

无可否认,在现实社会里,成果是众人容易认同的指标。努力把菜做好的厨师大有人在,但能够摘米其林星的人却少之又少;而没有摘星的厨师,也不等同于不够努力。

《奇葩说》其中一个辩手颜如晶说,由于坐了时光机,看到了未来的那个人不是他,所以就不去追求他,结果10年后的自然就不会是他。

这么一绕,倒像是时光机故意设下一道脑筋急转弯,即它所显示的结果,或许就是现在的你在预知未来后,选择改变初衷、更换目标,更甚的是,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干等着收成。

为何发明时光机?如果发明家是个听话的人,那么发明时光机的动机也很简单,就是要使用者按部就班地做,不能给未来出任何差错。

不过,世上唯一恒久不变的道理就是“变”,渴望从变化中进步,让时代不断地演进,通过社会发展、经济、科技等,将理想的蓝图实践为现实。

(作者是本报新闻编辑  cgchoo@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