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杨:当男神也是男孩

字体大小:

舒不知

“他柔软的卷发如蜂蜜般金黄,衬托出苍白、优雅、无懈可击的脸庞,挺直的鼻子,柔和的嘴,庄严如天使般完美的表情……”

托马斯·曼在《死于威尼斯》中描写美少年达秋的这段文字,或许也可以用来形容鹿晗。

上周末,中国人气偶像鹿晗在新浪微博上公布恋情,让互联网炸开了锅。很多人都是因为看到竟然有人威力大到让微博“瘫痪”的新闻,才听说“鹿晗”这个名字。

作为一名80后,本来不太能欣赏“雌雄莫辨”的“小鲜肉”,听到这新闻也只是将其视为90、00后脑残粉的行为艺术。然而,几天下来却产生一个疑问——鹿晗到底是谁?为什么能有如此效应?

鹿晗是谁,或许不难回答。1990年生于北京,18岁赴韩国留学,一年后在明洞被星探发掘,22岁出道,担任韩国知名组合EXO的主唱和领舞,两年多后解约,回中国发展。在《2017年中国名人收入榜》中,27岁的他以1.8亿元(约3700万新元)的年收入(2016年)位居第二,仅次于范冰冰。

鹿晗为什么能有如此效应,则是比较复杂的问题。百度百科对“鹿晗效应”的解释是,关于鹿晗的一切都会被粉丝疯狂点击转发,粉丝也会模仿鹿晗的行为,是一种“有组织有纪律的追星行为”。

走入鹿晗的粉丝世界,会发现很多专有名词和口号。这个叫“鹿饭”的庞大群体,为他们的偶像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录。2015年,健力士世界纪录宣布鹿晗的一条微博评论突破1亿,这是“一心一亿,一鹿有你”的鹿饭引以为傲的成就之一。

你可以说这很疯狂,但不能说它愚昧。多加了解你会发现:这个集体充满温暖和正能量,不是单向的偶像崇拜,而是多向的情绪扩散,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不少“鹿饭”也并非无所事事的宅男宅女,而是不无思想的有为青年。更不用说,鹿晗的公益行动也带动“鹿饭”如蒲公英一样四处传递爱心。

事实上,近年来很多严肃媒体都曾尝试剖析鹿晗效应。《FT中文网》专栏作家陈振铎阐述“娱乐宗教化”的观点,指出“鹿晗”作为一个符号,已经超出鹿晗个人,其追随者“在行动中完成了本由宗教完成的功能”。《人物》杂志顾玥则点出,“鹿晗效应”背后是女性自我地位认知的提高,大量女性粉丝不再执迷于高仓健类的“男子汉”,而是将鹿晗类偶像“移情为需要保护的孩子”。

通过和一位90后同事了解得知,鹿晗的人气有两个井喷式节点,一是主演古装剧《择天记》,二是参与真人秀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高颜值虽然重要,但时下观众更看重真实、没有包装的本性。如果说热播剧让他以“惊为天人”的好容貌吸睛,真人秀和微博互动则让他以“呆萌”“不争不抢”“真诚”的好性格圈粉。

真人秀和社媒形象是否真的“没有包装”,见仁见智,但观众显然相信,至少鹿晗比其他传统平台上的包装更加真实。

如果说,以前明星靠的是实力作品和媒体宣传,进入社媒、网红和真人秀时代,明星既要有遥不可及的实力和魅力,也要有触手可及的亲和力。热播剧里是男神,真人秀里是男孩,而微博上,粉丝为男神倾倒,为男孩守护。

如果“达秋”上节目、写微博、教人向善还给人温暖,迷倒在威尼斯的,又何止托马斯·曼。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数码部内容副主任 shuyang@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