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容:需要保护的身份

字体大小:

编辑室内外

商家要改变的不只是做法,还有心态与公司的文化。遵守明确列出的准则或条例只是基本的操守,业者还必须提高公司整体对于个人资料保护的意识,加强处理个人资料的敏感度,以贯彻到公司作业的细节上。

每天的生活,与号码分不开,拨打手机、输入密码、登入账号等;而那伴随一生,终身不变的代码——身份证号码,更往往是“通关”的窗口,让人顺利地接收服务或通行。

我通常在对方要求“供出”身份证号码或交出证件时,都会不假思索地照做了。

当然,也不是不知道社会“险恶”,个人资料外泄、身份证被滥用、盗用的事件层出不穷,但自己身为消费者或访客时,似乎处于被动那方,为了省却麻烦,还是会配合要求。

2014年生效的《个人资料保护法令》,为避免商家恶意滥用消费者或客户的个人资料提供了法律保障,多少提高了人们对保护个人资料的意识。然而,这种意识对我而言,只能催化一种不安感,还不能很明确地让我知道在哪些情况下,是不是真的应该交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因此,遇到对方要求填写身份证号码时,心里即使隐隐觉得不妥,也不会有强烈反应。

下来,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有意收紧条例,阻止业者不必要地索取身份证号码,或扣留身份证作为租用器材及换取大厦访客证的抵押。委员会已针对相关新的指导原则征询公众意见。

这对于保护消费者的个人资料,无疑是更为积极和明确的举措。

作为我们的重要身份凭证,身份证包含了不少个人信息,若使用或保管不当,容易造成个人私密信息泄露。这类的例子时有所闻。

本地一家著名餐饮集团在2013年为了招募新会员而设立网站,这个记录了约3万名会员资料的网站并未设任何防护措施,公众可随意从中获取餐馆会员的大量个人资料。结果该集团因违反《个人资料保护法令》被罚款1万元。

另外,今年也曾发生公寓保安不只一次没保管好访客登记簿,而被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警告的事件。登记簿所收集的访客资料包括了身份证号码。

当新的指导原则落实后,不少商家需改用其他方式来辨识客户,他们可考虑使用电脑生成的用户名或密码、手机号、电邮等。

不过,对商家而言,要遵循新的指导原则,改变现有做法,具有一定的挑战。所采用的新方法不只对顾客来说要显得合理,对商家来说也须具辨识度,同时可靠。出租脚踏车业者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就指出,若要如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所提议的,用押金来取代收取身份证作为租车的抵押,那押金肯定不低。这样的举措到头来或许会影响了生意。

另外,也有商家质疑禁止索取身份证号的必要性。他们认为,身份证号码对业者来说,除了辨识身份,没其他价值;单有身份证号码而没有证件,并不会造成什么大问题。这显示一些业者还不了解接收个人资料的责任,除了确保资料不被滥用,还包括其妥善保管与处理,以免不法之徒有机可乘。

可见,商家要改变的不只是做法,还有心态与公司的文化。遵守明确列出的准则或条例只是基本的操守,业者还必须提高公司整体对于个人资料保护的意识,加强处理个人资料的敏感度,以贯彻到公司作业的细节上。

我曾遇过在一些商店,当店员询问我的身份证号或手机号来核对会员身份时,旁边排着等待付钱的人龙。我当下说出来的号码,感觉已经跟其他人分享了。像这样的情况,如果业者能更有意识地考虑到顾客的隐私,相信能采取更周全的处理方式。

不久以前,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拟修订法令,意图放宽商家使用个人资料的条件,鼓励商家把数据用于有意义的事情,以推动商业信息的共享和创新。现在,委员会提出收紧条例,阻止业者不必要地索取身份证号码。这一放一收之间,可说是新加坡社会拥抱大数据、迈向智慧国的过程中,在平衡数据共享与个人资料保护方面所做出的调整与磨合,也需要业者与消费者的智慧去消化,才能有效执行。

(作者是早报采访组副主任 onghy@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