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财:民进党应改变“党政分离”两岸政策

字体大小:

近日,台湾执政的民进党籍立委积极提案,试图修改宪法,增修条文前言“因应国家统一前需要”,陆续提出《行政院组织法》修法草案,拟将“大陆委员会”名称更改为“中国事务委员会”;后又提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修正草案,提案删除“国家统一前”字眼。

修法草案并以名为符合民主宪政之基本精神,尊重台湾民众选择权为由;然实为涉及重新界定两岸关系定位与性质。这些修法尽管是党籍立委为之,未必会通过,但却突显民进党政府与部分党籍立委政策相左,删除“国家统一”的目标及选择,形同割裂两岸在主权与领土的重叠,试图走向“法理独立”。

首先,民进党提出宪法、行政院组织法、两岸关系条例修正案,试图删除“因应国家统一前需要”、陆委会改名为“中国事务委员会”、改“大陆”为“中国”,此举实为迈向“两国论”铺路。尽管此作法可能出自对于十九大后,大陆当局对台政策日趋强硬的抗议或反扑,但已严重挑战其对台政策底限及红线。

换言之,大陆对台政策在“一中原则”、“九二共识”及遏制台独更为强硬,民进党并无软化其大陆政策的调整,两岸这种“以硬碰硬”互动型态,极易促发大陆动用反分裂国家法。尤其是第八条明言,当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已完全丧失,从而采取“非和平”方式处理,这将是更为强制性及激进措施,致两岸关系陷入“地动山摇”。

其次,裁撤蒙藏委员会,其业务并入文化部及陆委会,而非外交部,展现了政治智慧。“蒙藏地区”在中华民国主权与领土内仍属“大陆地区”,尽管外蒙已经独立,但中华民国政府并未正式承认;对大陆当局而言,外蒙已是主权独立国家,并非中国一部份,也非内政事务,即使台湾当局视外蒙为另一国家,大陆难以置喙。

裁撤蒙藏委员会,相关业务移拨至文化部与陆委会,而非外交部,此等做法虽被质疑有“去中国化”之嫌,但大陆当局也很克制表示,反对借组织调整,行追求独立之实。现民进党立委却公然修法要变更陆委会名称为“中国事务委员会”、删除“国家统一”说法,若一旦成为政治现实,恐怕陆方就会定性民进党当局确实推动“去中国化”策略,旨在朝向“法理台独”目标。

再者,民进党籍立委修改两岸关系条例,删除“国家统一前”之文句,恐产生明显而立即的危险,强化大陆军事威慑的动机与口实。民进党立委此举立论理由有三:一、大陆当局对台态度极不友善,从事妨害台湾内部安全或利益之活动;二、两岸处于敌对状态,应避免中共统战;三、国家认同是受宪法保障之自由权利,法律条文应秉持中性。

十九大中共对台政策在“九二共识”、“一中原则”趋于强硬,且反台独从“三任何”增至“六任何”;但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策略出台一系列“居民待遇”措施,争取台湾民心。民进党当局或可从2013年华山会议的两岸政策结论获得启发,从思考友善陆配、陆生及陆客政策出发,借由两岸民间交流营造积极和解及两岸人民亲善关系建构,避免大陆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相互交缠,导致其民间武统声浪此扑彼落,难以遏制。

最后,民进党内若干激进派采行“变更现状”方式处理两岸关系,实背离蔡英文总统依据宪法、两岸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的政治承诺。党籍立委若试图以强硬台独立场或主张台湾人民未来选择公投独立,来处理两岸关系,这只会加深对岸疑虑;若是成为政府政策,势将导致双方关系更陷入对立冲突,几近战争边缘状态。并非采取强硬台独政策,即可让对岸的两岸政策有所软化;反而会因认知到无法维持和平稳定的“两岸现状”,从而采取“非和平”方式试图挫败分离主义。

民进党政府的两岸政策虽未符合对岸期待及标准,是一份未完成的“答卷”,但在某种意义上仍以“维持现状”为目标;而党籍立委提案修法则实属“变更现状”之举。无论是删除“国家统一前”、陆委会变更名称、大陆改成中国称呼,在两岸当局欠缺政治互信之际,政府层面的政策应透过立法固定下来,或修改通过党的新党章、决议文方式,让党政层面的两岸政策一致化。例如“维持现状”目标应在党纲或决议文明载;各地方政府已成立“大陆事务小组”,连带党内“中国事务部”亦可更名“大陆事务部”。

与此同时,党籍立委不宜透过修法改变政府既定政策,上述组织法、条例修改,不仅徒增纷扰及争议,实属挑衅之举。民进党执政之初,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上去除“两国论”设计,公民投票法排除独立公投,皆属务实理性之举,何须再起冲突性两岸政策呢?

民进党若能调整“党政分离”的两岸政策,就能取得对岸、在野联盟及中间选民的信任及认同。对台湾而言,“党政分离”的双元政策取向,不利于族群和谐、政党和解、国民意志形成及国家认同之凝聚。

(作者是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