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梅:千里共假婵娟

字体大小:

打击假新闻,除了建立惩罚和法律机制外,应该要有一股强大的中间力量,这股力量对事实的查证和判断,必须保持中立,而且被普遍视为中立,不带政治色彩也不受权力影响。

1月31日晚上,很多人关注难得一遇的三合一天文奇景:超级蓝血月。一个月里遇到两个满月已经相当罕见,所以被称为蓝月(blue moon),还碰上月食使得这个月亮变成红色,而且还碰上月球刚好走在它的轨道上离地球较近的点上,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特大的超级月亮。

如果给古人碰到这样的百多年一遇的天生异象,会迷信灾难降临。现代人各方面的知识更丰富,对于百多年奇遇,兴奋多过恐惧,争相看奇景,千里共婵娟。

当晚社交媒体都被各种各样的月亮刷屏,在真的月亮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头顶上时,竟然有一家娱乐新闻网站EBUZZ用了一张九年前在希腊南部拍摄到的大月亮照片,加了风声和时间,制造假直播,当天在面簿上搜寻“supermoon”,这是第一个出现的答案,在面薄上吸引世界各地1600万人次观看。

影像造假仔细看比较容易揭穿,当有心人处心积虑制造整个谎言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发现了。

去年5月,英国一个年轻的杂志记者巴特勒(Oobah Butler)为了证明商家可以操纵社交媒体评论的结果,做了一项实验。

他在自己家的后院放了一些桌子布置成餐馆,架设了一个餐馆网站,利用摄影和灯光技巧拍摄了很多假食物的照片,为了美观,这些“食物原料”竟然是海绵、刮须泡、漂白剂等。餐馆网站上没有菜单和地址,只接受电话或电邮预约。然后他找了一些朋友在著名的旅游社交网站TripAdvisor上写食评,猛夸这是全伦敦最好的餐厅。如果你打电话去预约,对方一定告诉你:抱歉,已经客满。

今年11月,这家假餐馆登上榜首,成为伦敦最佳餐馆后,他决定弄假成真,请来一个曾经在餐馆工作的朋友,到超市买一些廉价的微波炉加热餐,摆成餐馆美食一般,再把后院布置一下,让这些客人享用。当晚的食物可想而知糟糕透了,一些真正的食客气呼呼地走了,竟然还有一些是满意的,可能是“国王的新衣”心理作祟,回家之后还在网上点赞,表示愿意再光顾。

假餐馆在榜首位置上呆了将近两周,自己玩不下去主动关掉,他把整个实验的详细记录公布出来,让TripAdvisor相当难堪,只能推说,除了记者,一般真的餐馆不会这样恶搞。

如果你没上当,可以轻松地一笑置之,可是如果往深一点想,一个假消息经有心人传播之后,可以制造那么大的影响力,你就笑不出来。

协助散播信息的网络平台难道不要打假辨伪吗?他们不是不要,而是不敢,因为辨伪的难度很大,需要很多人为的判断,聘请专人查证辨伪,投入的成本太高,而且越是有专人查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反而会刺激有心恶搞的人想出更刁钻的手法挑战他们。于是他们避重就轻,以自己是互联网技术公司为名,不做价值判断,希望别人提供判断结果,他们再根据这些判断结果提升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演算法,期望如此一来能提高机器判断的准确度。用面簿创办人扎克伯格的说法,面簿支持打击假信息,但它不愿意成为一个“真理的仲裁者”。

准确信息从发生到发布,最昂贵的部分在前端,也就是去取得消息、查证、报道和编辑,这项工作要有系统地进行,需要专业的认识和判断,建立一套可靠的人脉和长时间经营,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内容。

发布平台在信息生产链上,是一个收成者的角色,因为通过技术取得群聚效应,使得内容生产方不论好坏都得通过它发布。内容一多,群聚效果就越大,对广告商的吸引力也相应提高,最终市场上的大量广告费还是不得不被它吸去。

面簿刚刚修改演算法,据说是为了要把用户更关心的内容推送给他们,优质内容特别是影像、画面可以获得更高能见度。这只是冠冕堂皇的说法,实际上它不仅仅控制你看什么,由于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它也间接控制了内容方制作的内容,最糟糕的是它不为此买单。

在这个科技创造出的互联网时代,身为既得利益者互联网公司不能声称技术中立,得了便宜又卖乖,他们应该肩负起清理糟粕的责任。比如建立一支专业有效的辨伪团队,或者拨出盈利的一个百分比支持提供准确信息和打假辨伪的工作。这么一来,内容供应方才有继续投入制作优质内容的资源与动力。全世界喊着打击假信息和假新闻的政府须要达成共识,建立一套共同的互联网内容责任法律,再通过征税或者其他途径,让得力最多的企业肩负起社会责任。

打假和辨伪一个重要而且困难的议题——谁定义真假?谁是真理的仲裁者?

在真假之间,有成见、解读、无知等等模糊地带,一些是科学无法解释的,一些是某些有权势的利益方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政府在打假问题上,最尴尬的恐怕就是这点,因为互联网上散播的假信息造成最大影响的,主要是政治上的,所以每当一个国家的政府以散播假新闻为由,关闭一些网站时,一般人会觉得是政治原因而成为目标的。如果政治正不正确,影响了信息正不正确的判断,那所有打假辨伪的正当性都会受到质疑。

另一方面,政府重视的是国家和政权的稳定,在稳定的保护伞下,会不会用药过重,以致让信息发布者杯弓蛇影?打击假新闻,除了建立惩罚和法律机制外,应该要有一股强大的中间力量,这股力量对事实的查证和判断,必须保持中立,而且被普遍视为中立,不带政治色彩也不受权力影响。

国会上个月通过设立10人打击假信息特选委员会,只是这场漫长战役的一部分,我相信以新加坡一贯的效率,必能建立一套策略限制假信息,真正的挑战在于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制度,最后怎么“去政治化”,否则我们期待的事实真相,永远都会蒙上偏见和利益的阴影。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新闻中心总编辑 hanym@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