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仪:监管得跟上市场变化

截至去年底,私召车车队数量已增至约4万7000辆,比德士多出超过一倍,目前所接载的车程则估计是德士的两倍多。(档案照)
截至去年底,私召车车队数量已增至约4万7000辆,比德士多出超过一倍,目前所接载的车程则估计是德士的两倍多。(档案照)

字体大小:

编辑室内外

私召车开始“吃进”公交的客源,令人关注。不过,决策者对于私召车的营运情况却没有什么头绪,例如具体乘客量到底有多少、哪些时段的需求最高、所使用的车队是否有维保等,这些信息都不透明。

最近先后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公共交通乘客量的增幅明显缩小;与此同时,每天开进市区的车流量却有所增加,繁忙时段的车辆时速也稍微放缓。

原因可在?学者纷纷把矛头指向私召车,指更多人使用手机应用叫车,以致地铁和巴士也和德士一样流失乘客。

这些数据让人不禁担心,新加坡要迈向“减少用车”(car-lite)的目标是否会受阻?巨资发展的地铁和巴士网络,是否足以鼓励更多人放弃拥车?

全长42公里的滨海市区线去年10月全线通车,照理整体地铁乘客量应该会显著增加,但去年的乘客量增幅只有0.9%,比前年的7.5%放缓许多。市区线平日的日均乘客量也只有约47万人次,还未达到当局所预期的50万人次。

陆路交通管理局的数据也显示,去年在尖峰时段使用地铁和轻轨的乘客比率,只不过比2013年的27%,略高一个百分点。巴士的乘客比率也只从五年前的31%增至34%。

搭乘德士和私召车的乘客比率则共计5%,与五年前一样。不过,公共交通理事会早前公布的调查显示,有更多受访者倾向于使用私召车,在受访时的过去七天里曾搭乘私召车的乘客比率,从前年的50%激增到去年的70.5%。

私召车开始“吃进”公交的客源,令人关注。不过,决策者对于私召车的营运情况却没有什么头绪,例如具体乘客量到底有多少、哪些时段的需求最高、所使用的车队是否有维保等,这些信息都不透明。

去年8月,优步就被爆出明知旗下一批本田Vezel休旅车电子部件可能会过热着火,仍把这些汽车出租给司机载客。没过几个月,它又被揭露其云端数据库遭黑客入侵,导致约38万名本地乘客和司机的个人资料泄露。

要不是外国媒体揭发这些事故,我们可能还被蒙在鼓里。

目前,陆交局还未要求私召车业者提交有关车队安全和状况的信息。

教育部长(学校)兼交通部第二部长黄志明上周在国会透露,政府正在检讨对私召车和德士的监管框架,包括考虑同伦敦一样,规定私召车业者须申请执照,以保障乘客和司机权益。

有关检讨工作相信也包括明文规定业者,须与监管当局分享关键的营运数据和资料,以便当局掌握私召车市场的走向,在整体交通政策规划方面有更全盘的考量。

毕竟私召车已是许多人的出行选择。截至去年底,车队数量已增至约4万7000辆,比德士多出超过一倍,目前所接载的车程则估计是德士的两倍多。

此外,两家私召车业者与德士公司结成联盟,也使两者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康福德高宣布收购优步子公司狮城控股51%股权;而优步据传有意脱售东南亚业务给Grab,都引起决策者的关注。因为一旦私召车和德士业进一步整合而出现一家独大、垄断市场的情况,不论是对乘客或是司机都是不利的,也是政府所不愿看到的结果。

要求私召车业者申请执照,可加大当局的监管权力,包括控制车队的增长,防止业者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不惜“烧钱”继续出车,导致交通阻塞。

在全国德士师傅协会,以及全国私人出租车司机协会执行顾问洪鼎基看来,当局也有必要检讨德士和私召车这整个“点对点”市场,到底可容纳多少车队和司机,以免僧多粥少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他也认为,当局应确保德士公司不能限制旗下司机,只能使用某个私召车平台接载乘客,以致抵触“共享经济”的精神。

从当初为避免扼杀私召车这个新兴行业的创意,而采取的“柔性”监管,到如今考虑实行一套监管框架,有关检讨得确保未来推出的监管机制跟得上市场变化,要能做到“先发制人”,不能被牵着鼻子走。

(作者是新闻中心采访副主任 leecgye@sph.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