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时语:“反恐”无义战

字体大小:

于时语

在美国空军和特种部队支援下,伊拉克政府发动攻势,力图夺回第二大城摩苏尔,成为国际“反恐”战争的耀眼新闻。可是在10月19日最后一场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上,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不屑地把这场重要的“反恐”战役,描述为奥巴马政府帮助希拉莉的策略,“无非为了显示民主党的强硬外交战略”。

特朗普难免有酸葡萄成分,但是也披露了重要的一点:这场战役的最终决策者是华盛顿,摩苏尔被伊斯兰国组织占领两年多之后,奥巴马政府在其最后几个月的“夕阳期”发起这一攻势,有明显的美国内政因素。

两年前伊国组织轻松接管摩苏尔城,以及时下的“解放”战役,反映了我曾经数次评论过欧美在第三世界一个根本性弱点:除了专制独裁的“我们的狗娘养的”,华盛顿缺乏超越狭隘族群利益的代理人,和具有战斗力的世俗武装力量。虽然美国花了许多力气,再次训练武装两年前一触即溃的伊拉克政府军,如BBC所报道,“解放”摩苏尔的中坚力量,还是库尔德人武装加上逊尼派和什叶派民兵。后三者的战斗力,主要出于各自的族群加教派利益或者宗教信念,彼此之间十分可能迅速反目。

如果说摩苏尔战役受到美国内政影响,那么时下叙利亚阿勒颇围城战更有深刻的国际冲突背景。如德国《明镜》周刊所形容,实际上已经成为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一场代理人战争,有可能扩展为大国冲突,成为“反恐”战争的一大讽刺。

日益恶化的阿勒颇城攻防战,是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空军和伊朗领导的“什叶派国际”地面武装的支持下,围歼西方和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君主国支持的“温和”逊尼派反对力量。可是连《纽约时报》也承认,这里所谓“温和”逊尼派力量的中坚,正是奥萨马所创立的“基地组织”(卡伊达)的本地分支,只不过在欧美外交压力下,数月前宣布与“基地”脱离“组织关系”而已。

换言之,华盛顿在伊拉克摩苏尔城的“反恐”战争对象,是伊斯兰逊尼派极端势力2.0版,而俄罗斯在叙利亚阿勒颇城的“反恐”对象,是伊斯兰逊尼派极端势力正宗1.0版。两者之间有何区别,会引起欧美政府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值得玩味。

俄国和叙利亚政府军在阿勒颇城的“反恐”军事行动,被欧美指责为针对平民的“人道罪行”。可是《纽约时报》10月11日的一篇社论指出,沙特阿拉伯在美国全力支持下进行的镇压也门什叶派力量的战争,同样是以无辜平民为对象的“人道罪行”。更有甚者,这场外来军事干预,给了当地“基地组织”重新壮大发展的大好机会。

叙利亚战争恶化的触发点,是俄美谈判达成的停火协议崩溃。欧美朝野一致把责任推给俄军和叙利亚政府军袭击“人道救援车队”,只有《纽约时报》10月6日的一篇评论,承认真正原因是协议生效后,美国空军“错误”袭击叙利亚政府军基地代尔祖尔(Deir Ezzor),杀死60多名叙利亚军人。英语《亚洲时报》进一步指出《纽约时报》略去的更大“错误”:原属“基地组织”的反对派武装同时协调美军发起地面进攻,占领了这一政府军基地。

由此可见,叙利亚“反恐”战争确如《明镜》周刊形容,是俄美争夺战略利益和地位的代理人战争。华盛顿不惜支持利用当地“基地组织”分支这样的恐怖主义力量,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一方面反映了欧美无法扶植有效世俗主义武装的无奈,另一方面也是继承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大力扶植伊斯兰“圣战者”的传统策略。换言之,你的“恐怖分子”乃是我的“自由战士”。

从各种迹象,普京政府正在加速战争行动,力争在美国新总统上台之前,在阿勒颇等地造成无法逆转的既成事实。俄罗斯因此在叙利亚部署最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并且在欧洲展示高调军事姿态,包括在加里宁格勒飞地引进战术核武器。普京一边取消访问法国,一边前往土耳其,利用深化的土美矛盾,争取埃尔多安在阿勒颇城“终局”上的妥协。

这里的背景,如《华盛顿邮报》10月20日专题报道,华盛顿外交政策精英出现少见的两党一致看法:奥巴马总统的叙利亚政策过于软弱。希拉莉是有名的对外干预鹰派,是参与利比亚战争的最主要决策人,并且在纽约州联邦参议员任上,建立了与美国“军事-工业综合体”的密切关系。可以预计她一旦上台,“反恐”战争特别是叙利亚战争将进一步恶化。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