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刚:充满挑战的2017年

字体大小:

现在网上流传着不少看衰和唱衰新加坡的言论。最新出现的包括路透社一名评论员的文章,其中引述一些经济学者的看法说,新加坡已取菲律宾而代之,成了新的东亚病夫。资深外交官许通美不以为然,他特地在《海峡时报》撰文,对新加坡的经济前景表示乐观。

路透社的文章,作者乌拉·嘎拉妮(Ula Galani)女士,是该社一名专栏作者。文章一开头就说,新加坡的士气已经跌到谷底。经济低迷之外,其影响力也因中国开始展示肌肉而失色。接着又说,有些经济学者现在称新加坡为新的东亚病夫,取代了菲律宾的位置,菲国的经济增长率如今比新加坡快四倍。她的结论是,狮城看来很难发吼了。

这篇文章颇有落井下石的味道,读之可能会让人觉得新加坡现在已经穷途末路,内外交困,前途暗淡。过去这一年来,新加坡面对诸多内政外交挑战和困难,形势颇为严峻,这是事实;但说新加坡人士气低落,狮子再难以发出吼声,则是言之过急。

再说许通美的乐观理由。一、廉洁的经商环境和法治;二、世界级基础设施和连通性;三、劳资和谐;四、训练有素和刻苦耐劳的劳动队伍;五、具备金融中心和区域商业总部的群聚效应;六、人口的信息技能高;七、能接受改变,接受新技能。

这些确实都是新加坡的长处。不过,盘点一下过去一年的经济表现,确实不如人意。2016年全年增长估计只有1.5%。如果单从这个增长数字看,的确会让人担心,我国经济是否已无法恢复强劲的活力。从2011年以来,整个经济走势是下滑的。过去五年的实际增长率,分别为6.2%、3.7%、4.7%、3.3%和2%。2016是个新低点。我们也许必须接受低增长率成了新常态的现实,毕竟新加坡已是发达经济体,不能和菲律宾相提并论。

然而,在这种低增长大背景下,其他数字却又颇有亮点。财政部于12月初发表的《新加坡公共部门绩效检讨》指出,虽然世界经济低迷,政府仍然能够为国人创造就业机会,压低失业率,并在住屋、卫生医疗、交通等各方面改善民生。自2010年以来,中位数工资平均每年提高3%,失业率过去五年来一直保持在3%以下。

如果说,经济情况真的很糟糕,就不可能有这些正面的数字。个中玄机何在?我们也许可以这样来理解,即使至今日,虽然困难重重,政府手头上所有的财政和经济工具还是充裕的,抵挡得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外来投资也相当稳健,足以制造足够的新就业机会。问题是接下来的走势会是怎样?如果2017年能够扭转颓势,那就可如政府的预测,继续取得小增长,否则就有出现衰退的可能性。

上述绩效检讨报告指出,政府在过去两年来把重点放在革新经济,产业转型以及提升工人的终身雇用能力上。经济上优先处理的是确保可持续发展,建构生产力和创新两大支柱,并使人力精简化。

报告突出了标新局去年资助了约2万2000个相关项目,是2014年所资助项目的两倍。这些项目预计将在未来三年里落实,将能累积约69亿元的增值及创造约1万9000份工作,其中75%会是高技能工作。

此外,政府推出了45亿元的产业转型配套,为23个产业量身定制了转型计划,以协助公司提高生产力,改革创新,提升技能和国际化。这将有助于加强这些产业部门的竞争力,并为国人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尽管有这些正面的信息,无可否认,2016年将尽之际,不确定感也增加了,裁员压力加大了,而世界经济仍然笼罩在一片阴霾中,一些公司对前景感到悲观。人们因此急切希望看到及时雨的降临。2017年就要来到,大家最热切期待的应该是“未来经济委员会”的报告。这个报告已相当肯定会有如预期在1月份出炉。

经济委员会历来在新加坡摆脱经济困境和制定新经济发展策略方面,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个由财政部长王瑞杰领导的委员会,其进程看来并没有因为部长一度健康出现状况而中断。

除了经济,来年另一艰巨挑战是外交。世界已经变了样,美国选定总统特朗普即将上任,他履任前的各种言论带给世界更多的不确定性。中国确实正在展示肌肉,经济的和军事的,外交上霸气十足。但也有资深外交官和学者(如不久前车祸丧生的中国前外交官吴建民,以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苦口婆心,倡导以和为贵。

近日,阮宗泽在北京与记者交流时说,中国今后与周边小国交流时应该放下身段,真正做到平等交流和协商,更好地与周边国家相处。他认为,中国有很多与大国交流的经验,因此,中国外交今后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处理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而是如何与周边小国更好地相处。这话说得很到位。

无论如何,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外交上,不管是对美还是对华,都必须跟着调整适应。即使在亚细安大家庭里,情况也与之前大不相同了。我们的外交不能再一直萧规曹随。我们需要更全面的外交人才,来应对一个更加复杂多端的国际关系。这方面的挑战并不亚于经济上的困难。

对执政团队来说,这或许是接班以来整体执政能力所面对的空前大考验。对全体新加坡人而言,这也是另一次韧性的考验。但新加坡并非第一次碰上经济逆境,外交上也不是第一次和大国发生龃龉。面对逆境,新加坡人必须再次展现集体斗志。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

前国会议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