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孟达:奥巴马的临别三叹

字体大小:

【漫步】

奥巴马总统卸任在即,两天前打破历任美国总统的惯例,不在白宫,而是回到他的老家芝加哥发表离职演说,一个小时的演讲颇引起国际的关注和解读。

他给美国人留下了许多临别秋波的赠言。我在视频上看他这场演讲,许多时候感觉是在听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人物的竞选演说。美国所面对的现实问题,竟然跟发展中国家大体一样,只是规模和层次上的不同。

这里暂且压下,先说另一个同时在美国引起媒体议论热潮的梅丽史翠普在金球奖颁奖礼上的演讲。

梅女士是美国好莱坞当今最具实力的演技派大明星,从年轻演到老,一向予人正派的形象。她在这一次约10分钟演讲中,虽然声音沙哑(大概是因病而失声),说到重点处,却很富震撼力。她首先提到好莱坞的多元性,不少著名演员都是来自外国,移民成就了好莱坞(她说到这里,开始让人听到她的弦外之音)。

接着她的语气一转,提到有坐上美国最高权位的人利用自己的权势,欺压弱者,模仿一位《纽约时报》的残疾记者说话的样子,这激发了她的义愤。她整个演讲中没有一次提到特朗普的名字,但她温柔的语音却像一把利剑,被刺痛的特朗普随即在“推特”中反击,骂她“浪得虚名”(over-rated)。多几天就要被称为“总统大人”的他,粗鄙的态度仍像是在竞选时的模样。

言归正传,奥巴马在最后一次的演讲中,难免述说了八年任内所取得的功绩:扭转衰退中的美国经济、为汽车工业加油、制造了美国历来最多的工作机会、为古巴关系翻新页、不费一颗子弹便中断伊朗核武器计划、除掉九一一事件的罪魁祸首、把另外2000万美国人纳入医药保险计划中(俗称“奥巴马医保”)。

他把执政成就归功于不怕改变的美国人,他鼓励美国人要继续发挥潜力,民主制度必须继续有效,美国政治必须反映美国人的善良一面。但这只有在美国人不分党派和个别利益时才能做得到,而这些正是美国现在所迫切需要的。奥巴马借机阐扬美国的民主精神:不怕争吵,但最基本的团结意识则是不可或缺的。

很显然的,奥巴马是针对分裂的美国社会喊话,去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对美国所造成的伤害,让他临别时还放心不下,而要用美国的民主大义来教育其国人同胞。

对美国这个全球最富有的国家而言,人民最基本的温饱还是最大的挑战。缺此,美国民主无法有效运作。过去十年,美国人工资、收入都有所增长,有钱人更公平地缴税、失业率创新低、更多人受到医保的覆盖、医药费的上涨是过去50年来最慢……奥巴马自述的功绩,不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追求的?美国的民主都需要建立在人民温饱的基础上,更何况其他未能照顾好国计民生的大多数国家?

奥巴马毕竟是个明白人,他对美国现状感到担忧,坦诚地指出美国民主仍面对三项威胁:

其一,强烈的不平等,对民主理想起着腐蚀作用,人口中的1%占据了超大财富,内地城市和乡村人口被远远抛在后头,人们如果因此而认为,政府只是在为有权势的人服务,将会引来更多的愤世嫉俗和政治分化。

因此,他说,美国需要重新缔造新的社会契约,以确保所有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从现场的全场热烈掌声中,我不禁怀疑,难道全民教育在美国还没有做到吗?)、所有的工人都能参与工会、改善社会安全网、加强税务改革,使赚大钱的机构和个人都负起更大的责任等等,我们似乎都耳熟能详。

其二,种族问题一直是美国社会一个分化的因素,尽管这个问题过去30年大有改善,但新的因素不断涌现,如不愿意为新移民的子女的教育投入资金。奥巴马说,这方面要有所改进,就必须捍卫反种族歧视的法律,保障少数种族受雇和住屋的权利,以及维护司法的公正。

在种族课题上,奥巴马着墨颇多,最有说服力的是,他说,当道地美国人今天批评移民,说他们将会削弱美国的社会基本性格,不正是以前美国人批评从爱尔兰、意大利和波兰来的移民的一番话一样,他们的到来强化了美国社会。

其三,当美国不同社区都各自为政,躲避到各自的圈子(他以“气泡”作比喻)里,他们有自己的天地之后,就只会选择相信那些符合他们的意见,不论是真是假的信息。这种趋势对民主的健康也是一种威胁,因为民主的真谛在于不同意见不同想法的辩论。

奥巴马演讲的精彩处,在于把他的想法提纲挈领,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既是对美国人的告别,也是对继任者的期许。但已经卷起袖子,准备大干一番,务必清除奥巴马“遗产”(如医保计划)的特朗普会听得进去吗?

候任总统特朗普再过几天,就要正式坐上象征着地球上最高权力,最威风凛凛的美国总统位子。现在的他却因传出有关俄罗斯掌握他个人的“黑材料”,以及个人还无法跟一切业务划清界线,还把国事当家事办,任女儿为咨询、女婿为白宫最高顾问等等举措言行,让美国人看到傻瞪眼。

他还未到白宫上班,政界、官场、学术界便已在讨论“弹劾”的可能性,这该是美国立国240年来仅见的怪现象。

正是美国人所骄傲的美式民主,让特朗普这种人格性格上有明显缺陷的人有机可乘,美国政界、官场、商界、学术界的能人志士都去了哪里?

奥巴马的临别三叹将成为美国历史绝唱!

作者是本报特约评论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