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孟达:开埠200周年的新契机

字体大小:

漫步

近日在晋江会馆成立100周年庆典上,李显龙总理对早年从中国过番南来,在我国码头做苦力搬运货物,协助新加坡发展成为繁荣商港的移民给予崇高的评价。我国明年庆祝开埠200周年,也将向所有种族的早期移民致敬。李显龙总理呼吁各会馆积极参与,并冀望年轻国人延续先辈精神。

进入2018年,从政府到民间便已开始为2019年的开埠200周年热身,要怎么迎接这个大日子的到来,已在不少公私机构的规划议程上。

这当儿,我们不妨回顾一下50年前建国伊始的新加坡,又是如何庆祝开埠150年。

在1969年新加坡以一个震撼性的方式迎接开埠150年。在8月9日的国庆检阅典礼上,一支AMX-13坦克和V200装甲车中队威风凛凛地在本地民众和国际贵宾面前驶过,这是独立才四周年的新加坡扬眉吐气的一刻。当时的贵宾席上包括共和联邦五国联防的其他四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的国防部长。

当年较早前,也就是1969年5月13日,马来西亚发生了历来最严重的种族暴动,马来种族主义者气焰高涨,并蠢蠢欲动,想用暴力夺回新加坡。但是,新加坡坦克的出现马上把他们的气势镇压下来,新加坡的坦克和装甲车成为彼岸民众和报章的话题。马来西亚那时还没有坦克。

马来西亚国防部长敦拉萨出席了检阅典礼后,对吴庆瑞说,他本人对新加坡的坦克并不感到担忧,但是,马来西亚人会怀疑新加坡的意图,他因此建议当时的国防部长林金山亲自到吉隆坡走一趟,把事情说清楚。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回忆录《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中对这一关系到新加坡国运发展的关键时刻有详细的交代。

开埠150周年庆典的那一幕之后,马来西亚本来抱着新加坡独立撑不过几年就会“爬着回来”的念头已经彻底消失。今天的新加坡,已不需要再以展示肌肉的方式在国际上刷存在感。明年当新加坡庆祝开埠200周年时,应该是非常软性而温馨的。

李总理说,早期移民在陌生的异乡建立新家园,默默耕耘的同时,也不忘照顾同乡、服务社稷,“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成立会馆、兴办学校,推动社群和社会的发展”。李总理因此认为,新加坡能取得今日的非凡成就,这些“无名英雄”功不可没。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也已宣布,将举办“无名英雄”系列活动,以展览等形式回顾历史和纪念先贤。

华族有头有脸的社会先贤的创业和回馈社会的精神,早有历史学者的春秋笔墨表扬,而筚路蓝缕克勤克俭的开埠先驱一代被提升为“无名英雄”,则还是一次迟来的肯定。过去当我们谈到新加坡走过的艰辛道路时,总是把眼光放在先贤身上,因为他们身上集中了积极奋斗,人定胜天的移民精神。尽管他们早期南来,都抱着有朝一日回到故乡光宗耀祖的情怀,但形势总比人强,当他们在这里建立起事业和社会地位之后,他乡即故乡。广大的“无名英雄”更是回家之路渺茫,他们与故乡的家人从此隔绝,情感上的牺牲,是作家笔下的宝贵素材。

李总理引述一些记载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后,在1821年,第一艘中国帆船,来自泉州晋江的“乌槽船”从厦门抵达新加坡。在那之后,有大批中国帆船陆续从闽粤地区南来,“为莱佛士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将新加坡开辟为贸易港口,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

开埠之后,来自福建和潮州的华人,很快地成为新加坡华族社会中的两大群体。随着社会的繁荣,各方言籍贯的会馆越来越重视早期先贤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各自进行的历史整理和研究,是新加坡文史工作的重要努力。如备受我国潮籍人士景仰的先贤佘有进,于1819年新加坡开埠四年后即只身南来,凭其精明的经商头脑和个人的语言天分(自学会英语和马来语),深得英殖民地政府的重视。

他以其财富、社会地位和乐善好施的品格,很自然地被奉为潮人族群的领导,诚时势所造之英雄,在他身上体现出南来华人不畏困难的进取精神。因为他的登高一呼,澄海和海阳两县,以及陈、林、蔡等潮人十二姓氏代表在1830年成立义安公司,也才有了后来的买地置潮侨墓地泰山亭(在今日的乌节路义安城地段),成为义安公司的重要资产。至上世纪初,林义顺、李伟南、杨缵文、黄蔚廷、杨书典等侨领挺身而出,催生了潮州八邑会馆,则是响应时代的号召。

继潮州八邑会馆、晋江会馆这样的“百年老店”之后,华人社团重视本身的文献保存和历史研究之风应该持续下去。开埠200周年也是会馆抛弃内部矛盾,团结在先贤的精神下走向新时代的新契机。

李显龙总理呼吁年轻国人延续先辈精神,可以说是为明年的庆祝定下了基调。一个前提是,开埠200周年的庆祝规格肯定不会高过建国50周年,也许明年的庆典会看到一些外国政府代表前来参与,但纪念的意义超越庆祝。

在英国前殖民地当中,有谁做得像新加坡这么出色?况且这里是一个完全缺乏天然资源的地方,新加坡的个人平均所得甚至超越了英国,国际媒体难免借此作一番省思探讨。所以,即使新加坡想要低调一点,新加坡的开埠200年可能还会在国际上引起不小的兴趣。

作者是本报特约评论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