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新型区域合作机制

字体大小:

中国政府在2013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后,国内外学者对此有许多不同解读。有国外学者认为中国正在利用其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重整全球经济治理;亦有学者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是针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遏制中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中国应对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建立平行的甚至竞争性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一带一路”倡议不同于TPP

但事实上,“一带一路”并非针对美国的“再平衡战略”,而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它不同于TPP,也不同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TPP是个不包括中国在内的自贸区协定,RCEP则是不包括美国在内的自贸区协议,但两者都追求统一的内部合作机制,要求做出一定程度的“政策主权”让步。相比之下,“一带一路”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首先,“一带一路”涵盖的国家多,既包括东南亚、南亚国家,也包括中亚、中东乃至非洲、欧洲等国家。这些国家可以既是“一带一路”的成员,也可以是TPP和RCEP的成员国。

其次,“一带一路”所涉及的贸易和投资规则标准要求远低于TPP,甚至也低于RCEP,但它并不排斥高质量的自贸区规则。在某些合作领域,如中国与亚细安之间的自贸区升级版,就有可能是高质量、高要求、高规格的。

第三,以多元合作机制和开放包容为特征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把构建标准的自贸区,或更高水平的区域一体化机制(如关税同盟、共同市场、政治经济一体化)作为优先目标。它的优先目标是适应亚洲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让更多的发展水平不同、文化差异很大的国家,通过合作实现双赢。

“一带一路”是创新合作方式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并非短期内的突发奇想。事实上,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相关倡议和合作项目已在进行之中,如中巴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一带一路”要做的是将这些不同的倡议和建设项目,纳入一个统一的全面合作框架之中,引起各方的重视和政策协调,从而为相关区域合作制定一个更加宏大、长远的发展愿景。

因此,“一带一路”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和发展愿景,它试图通过创新合作的方式实现分享责任、资源和利益。例如,在创新金融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就在开放的背景下,鼓励私人资本和私人企业参与。据中国学者研究,中国每年基础设施投资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但私人投资部分仅占到全部投资的0.03%。亚洲其他国家的这一比重也仅在0.2%,远低于拉美国家的1.9%,因此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潜力巨大。

中国调整“一带一路”实施策略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一带”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对此的反应较为积极。到2013年,中国与所有中亚国家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建立了密切的政治与安全协作关系,政治互信程度较高。目前,中亚五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将自身的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一带”倡议进行有效对接,以互联互通建设为基础,产业升级的合作伙伴、能源安全共同体、区域贸易一体化将是双方未来渐进的目标。

相较而言,由于地缘政治、领土争端等因素的存在,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对“一带一路”持相对谨慎、保留的态度。如有东南亚学者认为,虽然中国看来在南中国海问题上采取的是正当的维护自身主权利益的行为,但部分亚太国家对中国的海洋扩张行为备感忧虑,似乎中国的行为背离了中国所声称的善意与和平发展的主张,致使亚太地区的小国对中国的善意持怀疑态度。

在印度,尽管工商界对“一带一路”表现出积极态度和浓厚兴趣,但也有学者和政府官员指出,尽管印度对于加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潜在利益和兴趣,但印度必须根据自身的战略利益,提出反制中国的替代方案,因为它有可能影响到印度在印度洋和南亚的领导地位。

针对印度的犹豫不决和东南亚国家的疑虑,北京已做出一定的政策调整。如强调“一路”建设与东盟(亚细安)经济共同体发展目标相对接,对印策略也从以前的“邀请加入”变为如今的“战略对接”、“政策协调”,即希望“一路”、亚投行等倡议可以与印度的“东向行动”以及其他发展规划,如印度政府提出的“季风计划”、“香料之路”加强沟通,实现对接。

关于这一点,有学者认为可以借鉴中国与俄罗斯在“一带一路”上的经验。事实上,“一带”提出之初,俄罗斯也颇为谨慎,国内各方都表现得相当冷淡。可是到2014年5月普京访华时,普京的态度已经从消极转变为积极参与。部分原因是在中国和中亚国家的“一带”建设中,俄罗斯获得了一定意义上的知情权、发言权和决策权。而且双方明确承诺,“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项目要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相互补充,实施共同项目。中印之间同样可以采取类似的合作方式,双方进行充分的沟通,找出彼此利益的契合点,进行共同项目的合作。

总之,“一带一路”是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最终目标的区域合作安排。但与此同时,中国还需解决自己与东南亚、南亚部分邻国之间的信任赤字问题。尽管“一路”倡议在加强海上合作、提升海上合作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中国仍然迫切需要发展政治与战略互信。因为如果中国的任何举动都被怀疑或恐惧,要建立友好周边、共同推进发展愿景是很困难的。

 

原载于2016年1月15日《联合早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