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崛起对亚洲的启示

机械人的普及不仅降低劳动成本,也提升效率。在东京一家工厂,人型机器人与员工肩并肩一起工作。(路透社)
机械人的普及不仅降低劳动成本,也提升效率。在东京一家工厂,人型机器人与员工肩并肩一起工作。(路透社)

字体大小:

虽然自动化可为企业节省庞大开支,但同时也使亚洲区的廉价劳工日渐担忧。在这个新环境中,亚洲已不能再依赖旧有模式,单靠出口廉价劳动力和货品维持增长,反而有必要作出适当的改革,带领经济提升至另一层次。

自动化机械可谓无孔不入。由于自动化机械能够降低劳动成本,提升效率,而且相比人工操作更加精密可靠,由制造业至无人驾驶汽车、摆设餐桌至进行手术,多个行业均乐于采用更多的自动化机械,机械人在我们生活中担当的角色可谓日益重要。

虽然自动化可为企业节省庞大开支,但同时也使亚洲区的廉价劳工日渐担忧。在这个新环境中,亚洲已不能再依赖旧有模式,单靠出口廉价劳动力和货品维持增长,反而有必要作出适当的改革,带领经济提升至另一层次。

机械人效率日增

劳动成本上涨、机械人的能力跃进,加上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压低资金成本,均已成为各行各业近年使用机械人的强大推动力。

麦当劳前行政总裁最近表示:“以3万5000美元购买一只机械臂,比起支付时薪15美元聘请一个效率不足的员工包装薯条,更为划算。”

正如摩尔定律(Moore's Law)的预测,机械能力近年急速上升,连过去难以自动化的劳动密集行业如制造成衣、鞋履等,也正慢慢由机械取代人手。

以在供应链中聘用了100万名员工的耐吉(Nike)为例,该公司最近宣布与Flextronics合作,将生产鞋履的工序自动化。同样地,阿迪达斯(Adidas)也计划加强机械化,将部分生产线移回德国,这种“近岸外包”的过程不但节省运输和库存成本,同时可让企业灵活及迅速地响应消费者急速转变的口味和需求。

自动化成果只有少数精英获益

虽然自动化的好处显然易见,但却只有少数精英企业可享受得到。资本家因劳动成本下降而获益,但同时劳动阶级却因竞争日趋激烈而受害。

过去30年,蓝领工人的工作逐步被移民劳工或机械人等所取代。资本家聘用更少、更廉价的劳工的现象导致社会阶层的上升流动性不足,而收入不均问题更是每况愈下。

这不但惹来社会不满,也促使民众支持那些承诺会让他们分享过去30年的经济成果或让其他人分担痛苦的政客。因此,我们认为,机械人应用的崛起、移民劳工和自由贸易几个因素,共同促成近来动荡的政治格局。英国脱欧以及特朗普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结果,也可说是这些工人对社会不满的声音。

亚洲旧有增长模式已过时

工人不满的情绪在亚洲社会已引起回响,日益普及的自动化发展已使亚洲的廉价劳工日感担忧,其中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的劳动市场很可能首当其冲。这些国家不但要面对跨国企业以机械自动化的程序取代劳工、将生产基地迁回发达市场的影响,而且还因国内科技升级而受到冲击。

举例而言,中国的发展重点已开始由原始劳动力转向科技。自2013年以来,中国每年所购置的工业机械人数目冠绝全球。国际机械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预料,到2016年底,中国有望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操作工业机械人规模最大的国家。

印度也同样迅速地应用机械人,而该国劳工法规的种种限制导致企业难以辞退效率欠佳的全职工人,令使用机械自动化的程序更具吸引力。

亚洲为保持竞争力 将聚焦增值服务业

由此引申出一个问题是,机械人应用的崛起将对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有何影响?将农业人口转型为低成本工人在工厂生产出口货品,并带领数以亿计民众脱贫的旧有增长模式,如今似乎已经过时。使用机械人日渐普及化,意味着未来的工业化发展可为新兴经济体系创造的就业机会将显著减少。

我们已经开始在印度尼西亚看到这种情况出现,在工资水平还未赶上发达市场之水平,当地制造业已经开始萎缩。

尽管机械人取代人工操作的过程在短期内无疑会在亚洲产生影响,但长远而言我们并不过于忧虑。相反,我们相信,如果亚洲能够顺应改变的洪流,此次工业革命有望带来正面变革。当沉闷重复的工种消失,将推动亚洲彻底改造,促使其推进必要的结构性改革,并侧重于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为了保持竞争力,亚洲将被逼聚焦于增值服务行业和推陈出新。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中国往这条路上启步,推动经济由偏重制造业的模式转型至服务业导向,并着重于拓展创新领域,例如推出“互联网+”计划等。

就科技应用而言,中国现时在多方面已开始超越部分发达市场,例如早于2014年10月Apple Pay在美国推出前,流动支付应用软件微信支付已在中国广泛采用。

同样,基于未来10年预期将有1.5亿人口成为劳动生力军,印度也致力求变。总理莫迪于2014年推出“印度制造”计划,试图将印度变身为全球设计和制造业枢纽,并提升劳动力的技能。不过,要推行这些转变确实知易行难,并有赖于政治与企业领袖的高瞻远瞩与领导能力。

我们相信亚洲将可与时并进,因此继续看好区内的长线结构性增长潜力。作为主动型投资者,我们视当前局面为把握转变的机遇,因此在投资组合中加入了可因机械自动化升级的投资主题而受惠的亚洲企业股份。

 

施安祖(Andrew Swan)是贝莱德亚洲股票团队主管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