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岛真:自由开放印度太平洋构想的难处

作者认为,理论上来讲,“一带一路”和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被认为可以共存。图为中国广州港。(中新社)
作者认为,理论上来讲,“一带一路”和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被认为可以共存。图为中国广州港。(中新社)

字体大小:

在亚太到印度洋区域,出现“一带一路”和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对峙的局面。两者是否在对立,要根据今后的进展来定,在理论上来讲,两者被认为可以共存。

但是,要说明印度太平洋构想其实有困难。当然,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的基本框架,是根据规则来维护地区秩序和海上安全等普世价值观,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是,实际上该构想具体有什么内容,就很难把握。

在这一点上,正如中国对该构想保持警惕那样,或许这个构想被认为就是为了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而提出的,中国的担忧也可理解。那么究竟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包括哪些空间呢?因为该构想是在非洲肯尼亚发起的,所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可能会说当然要包括东非,但是同样问题拿来问美国的负责人,或许不会说包括东非。

其次,问具体含有哪些内容时,虽然相同点是根据规则维持秩序和海上安全等等,但每个相关国家之间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日本会强调打造包括经济在内的相关性和多元化秩序,美国则会强调安全保障。尽管如此,日本对重视安全保障的美国,也难以作出批评。因为,对于日本来说,美国如何参与该地区的安全保障事务,是提出这个构想的主要着眼点之一。

如上所述,关于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的多样说法,不仅给相关国家,也给周边国家带来困惑。来自中国的警惕的声音也很多。在此意义上,相关国家有必要针对构想的想法进行整合,并对内外进行传达。但是,各国将定义统一也并非是上策,因为保留一定程度的多元性,可以让该构想不失灵活性。

而且,关于该构想和中国“一带一路”的关系,也要进行整理和说明。日本表示两者之间没有对立性。确实,去年10月安倍访中时,曾为日中的合作事业提出开放性、透明性、经济性、财政健全性四个条件,如果能以此为契机找到两个构想的相同点,可以化对立为合作。

当初提出“亚洲太平洋”这个区域概念时,也有很多警惕的呼声,但结果亚太一词已被认可。如今印度太平洋这个区域概念能否被认可则还有待观察。

(作者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