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友谊:企业需借自身和区域沟通机制寻新商机

字体大小:

新加坡太平船务(PIL)中国总经理顾友谊认为,新加坡企业要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找到新机遇,或需借助自身和区域的沟通渠道机制,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在中国优胜产业海外落地的项目中寻觅新的商机。

顾友谊上月底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一部分开矿冶炼产出虽被看作是“过剩产业”,但事实上,道路、桥梁、学校、医院、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开矿冶炼是中国的优胜产能,中国希望把近年经济发展积累的经验带到沿线国家,在海外市场找到“新出路”。

因此,新加坡企业一方面可以借助新中两国20多年累积的政府层面高级别对话机制,另一方面也能发挥自身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之间畅通对话的优势,与中国企业协作,在优胜产能海外落地项目中找到新的参与机会。

顾友谊说:“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其实是和周边国家进行投资上的互补。如果最终有项目落地和政策跟进,对物流企业来说是有机会的。”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船运公司之一,太平船务在中国已拥有24家分公司。去年,太平船务联手新加坡港务集团,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签署协议,合作建设港口码头,并开通广西与东南亚之间的海运班轮航线。

此外,太平船务在原先集中处理集装箱运输业务的基础上,增设多用途散杂货运输业务,目前每周两班货船运往越南、泰国、新加坡以及非洲市场,运送物资以木材和矿为主。

谈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可能带来的商机时,顾友谊表示,如果新中政府间的合作能突破旧体制的思想框框,在政策上作出新的协调与安排,最终改变旧有的运输方式,企业将会从中受益。

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新中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1月访问新加坡时宣布,将率先推进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资讯通信四个重点领域的合作。今年1月,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组成,太平船务董事总经理张松声是六位新方顾问之一。

按照顾友谊的分析,重庆基于其长江上游的地理位置,原先通过长江航道把货物运输到上海再出海,运输方位是由西向东再往西南和西北甚至是往东南亚运,产生一定的绕行。

加上三峡大坝的通货能力有限,船只往往要等上两三天才能通过大坝,拉长了货物通行的等候时间。

如果通过广西北部湾运输,货物从重庆拉到北部湾全程是1300公里,比重庆至上海的2900公里铁路线短了1600公里,也比重庆与上海间的2300公里水路少约1000公里。

不过,中国铁路线存在不同省份归由不同铁路局管辖的行政管辖权分割,货物通过不同省市如何分享成果至今没有划一的计算模式。

业界因此期待,新中政府在重庆项目的合作,能突破现有体制和政策的条条框框,打通中国省市间的行事理念和利益分享,务实规划运输路线,以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顾友谊说:“如果研究下来这是一个可行的通道,又可避免通大坝的限制,对企业来说是有好处的,运价在协调后相信会有竞争力。”

针对“互联互通”是否需要一个看得到摸得着的“基地”,顾友谊认为不同行业可以有不同的做法。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大家还是希望有一个小基地,聚集物流相关的政府部门,帮助解释政策、协助项目落地,并及时解决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顾友谊说,金融机构可以在网上“互联互通”,但对物流企业而言,铁路线或码头附近驻扎相关政府人员,“跟谁谈、项目到哪里落地,可以把事情说得更明白”。

gugl@sph.com.sg

作者是本报驻上海特派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