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经济师:本地企业必然要转型 部分将被淘汰

字体大小:

新任财政部长王瑞杰昨天发表2016财政年度政府预算声明,主题为“携手同心,共创未来”(Partnering for the Future)。这是新一届政府公布的第一份财政预算案。

与以往不同,政府帮助企业转型的援助计划从以往广泛的进行方式,改为较有针对性的方式。受访经济师说,这是正确的方法,但新加坡经济和企业是否能成功转型,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善用津贴,创造价值。

星展银行资深经济师谢光威昨日受访时说:“创值能让本地企业有效地竞争,在国际市场中增长。”他说,本地企业是否能走出国门与新加坡经济是否能成功转型息息相关,而政府一系列的援助计划其实可帮助企业达成这个目标。

虽然政府只宣布一项支持企业国际化的措施,即把国际化双重减税计划延长至2020年3月底,但谢光威说,本地企业到国际市场竞争前,必须先建立相关技能,而政府的并购津贴、中小企业发展夹层基金,以及国际企业发展局与标新局的各种援助都有助于企业建立技能,走向国际化。

大华银行经济研究与投资联系主管许洲德说,尽管企业可申请各种资助,关键仍在于它们是否能利用这笔钱来创新,想出新产品、新服务与新流程。他指出,政府推出的各种措施,包括开辟裕廊创新区,在某种程度上是在逼企业创新,但创新需要时间,心急反而会弄巧反拙。

“这就好比在驾车时把方向盘抓得太紧,车子反而会跑歪。”

许洲德说,社会在文化上的改变其实也是帮助企业转型的关键。他举例说,日本许多服务都是自助式的,而新加坡人仍喜欢有服务员伺候,因此这不仅是供应方面需要转变,需求方面也要能够接受这种转变。

政府在这次的财政预算案中拨出45亿元推广产业转型计划,是否意味着跟不上的企业将被淘汰?许洲德肯定回答:“转型不是一个选择,转型是必然的。有些企业一定会被淘汰。”

政府除了推出多种针对性措施,整合转型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减少了广泛援助计划,如生产力与创新优惠计划(PIC)的津贴。

华侨银行经济师林秀心认为,这次的财政预算案是算是“相当谨慎”。她指出,政府推出各种新措施来帮助企业与社会的不同群体,预计会使开支增至约734亿元,但考虑到来自拥车证、政府机构与净投资回报(NIR)的收入,预算案盈余预计会是34亿元。“这至少会给政府留一些必要的资金,未雨绸缪。”

信贷评级公司穆迪的分析师安努施卡(Anushka Shah)说,万一经济不景气的情况恶化,盈余让政府有能力抬出对策。“我们仍然认为,财务上的谨慎与支持增长的措施对信贷情况有正面影响。”

 

原载于2016年3月25日《联合早报》

 

更多有关2016年新加坡财政预算案的内容与分析,请点击此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