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 “一带一路”面临大国竞争与区域挑战

字体大小:

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其他大国的竞争以及区域安全因素等挑战,要取得长期成功,就应化大为小,化整为零,选择性地从一些较容易的项目做起。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昨天下午在一场围绕“一带一路”与中国大外交的主题的讲座上,发表上述看法。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后来确定为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郑永年说,习近平执政以来,中国改变了以往较为被动的外交政策,很快形成“三位一体”外交政策,其中就包括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另两大部分为针对美国等大国的“新型大国关系”,以及面向亚洲邻居的“周边外交”。

他指出,习近平将“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大外交的“抓手”,旨在为周边外交和国内发展需要服务,同时避开“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前者指的是崛起大国必然与守成大国争霸甚至终有一战;后者指的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如果无法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往往会陷入经济增长停滞期。

郑永年认为,“一带一路”并“不好做”,首要原因是它涉及非常激烈的大国竞争:美国、日本、印度和其他大国的势力范围已达“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一带一路”的宗旨虽然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但这对很多国家来说,不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更关乎敏感的安全问题。郑永年说,缅甸、斯里兰卡和许多国家表面上以环保为由暂停了与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安全考量。

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并且缺乏“走出去”的经验,这些方面都限制了“一带一路”的发展。

尽管如此,郑永年仍然看好“一带一路”的前景。他分析,“一带一路”沿线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客观上拥有巨大的经济发展需求。

而且,“一带一路”计划与一些西方国家现有项目的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郑永年举例,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般被视为与美日分别主导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竞争对手,但世行和亚行其实都不进行基础设施投资。

郑永年也乐观地补充说,中国经济虽然放缓,但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未来五至十年仍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经济总量有望超越美国,有助“一带一路”的推进。

选择一些支点先做起来

他进一步分析,西方和其他国家虽然发达,但也面临持续发展的瓶颈,在相当程度上缺乏发展动力,更无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即使那些具备援助能力的国家,也往往对援助和投资附加了民主、人权等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前提条件,使很多发展中国家难以接受,反而严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中国则不一样,对外投资和援助比较务实,没有附加条件。

为确保“一带一路”取得长期成功,郑永年建议中国官方化大为小、化整为零,“野心不要那么大”。

他认为,人的能力始终有限,“一带一路”要全线推广很难,所以选择一些支点先做起来,效果可能会更加理想。“美国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也是有选择性地帮助一些国家,而不是整个欧洲。”

在问答环节中,一名华侨中学高中部学生提问,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频频失败将如何影响“一带一路”的发展效率。

郑永年说:“这就叫做交学费。没有一个国家不交学费。你学费交得多了,以后赚钱就多了。对于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来说,这个学费算不了什么……我以前也交了很多学费。中国的企业也是一样。”

昨天的讲座由怡和轩俱乐部、醉花林俱乐部以及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主办。协办方包括新加坡中国商会、新加坡—中国(新中)友好协会以及华校校友会联合会。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