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抗:追求“不可能的三角” 使中国经济政策频现矛盾

字体大小:

中国既要稳定的汇率,又要独立的宏观货币政策,同时也要资本流动,不过根据经济学理论,这三个货币政策目标是无法同时完全实现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陈抗教授分析道,中国对“不可能的三角”的追求,致使它的经济政策频频出现矛盾。

“不可能的三角”(Impossible trinity)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在稳定的汇率、独立的宏观货币政策和资本的完全流动这三个货币政策目标当中,任何国家只能同时追求其中两个。

陈抗昨天在国大东亚研究所办的“习近平统治下的中国新社会主义”国际论坛上讲话时指出,中国肯定要一个独立的货币政策,同时又非常重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另外又希望让人民币国际化,以资本的流动辅助“一带一路战略”。

他解释三个货币政策目标的矛盾。首先,中国为了推动经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

但是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带来的问题是,人民币开始流出中国,形成贬值压力,这就与维持稳定汇率的目标形成矛盾。人民银行因此开始购买人民币和卖掉美元来保汇率,但市面上流动的人民币少了,又抵消了最初扩张人民币供应量的效应。

陈抗说:“在新常态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出现了结构性改变,今后将比以前更难以预测,也将出现许多前后不一、自相矛盾之处。”

他说,人民币国际化被视为中国梦一个元素,为了让国际货币基金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篮子里,中国努力让人民币升值,以吸引更多海外的人愿意持有人民币。但这打击了中国出口,央行只好开始让人民币贬值。

其他经济政策前后不一

除了货币政策之外,中国其他方面的经济政策,也有前后不一、反反复复之处。

陈抗指出,中国一方面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又因为各种利益集团的运作和经济学家的观点分歧,而存在通过投资房地产、基础建设来推动经济的动作。

昨天发言的多名学者也指出,在资源到底应由市场分配还是由政府分配的问题上,中国至今释放出的信号是混淆的。

东亚所高级研究员仝月婷博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中国一方面要国企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国企完全脱离国家,要走的方向还不明确。

就如东亚所主席王赓武教授昨天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政治发展有“行而后知”的特质,仝月婷认为,中国在国企改革上的思路也一样,即先尝试做了之后才进行总结。

她解释,中国国企数量庞大、性质也有差异,政府不可能用同一套方法管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