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为消除国际社会误解 中国应充分阐释“一带一路”内涵

一列从哈萨克斯坦驶来的列车准备经新疆阿拉山口入境中国。2012年,中国国务院批准成立阿拉山口市,阿拉山口从通关口岸变成集贸易、物流、仓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兴贸易枢纽城市,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镇”。(新华社)
一列从哈萨克斯坦驶来的列车准备经新疆阿拉山口入境中国。2012年,中国国务院批准成立阿拉山口市,阿拉山口从通关口岸变成集贸易、物流、仓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兴贸易枢纽城市,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镇”。(新华社)

字体大小:

中国智库建议,中国要充分阐释“一带一路”的内涵,消除或减少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误解,并且充分利用全球华人华侨网络作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重要纽带”。

中国人民大学昨天发布“一带一路”建设三周年进展报告,其中提到,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已同56个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发表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联合声明。在“一带一路”沿线上,中国也已经与11个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并同56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在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

报告总结,中国过去三年来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3.1万亿美元(4.2万亿新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约四分之一。对外投资方面,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已累计达511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

中国商务部上周公布的数据则显示,中国去年对外直接投资创下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连续13年增长,并且首次位列世界第二,金额仅次于美国。此外,中国去年吸引外资达1356亿美元,首次实现资本净输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说,中国要超越美国成为最大投资国还有一定困难,但中国成为世界投资大国、进口大国的趋势已经奠定了基础。

不过王义桅指出,中国在国外推行”一带一路“倡议时,面临了法律制度和文化国情不同的挑战。

王义桅是“一带一路”建设三周年报告小组成员。他说:“企业到国外投资需要很多法律保障,除了自贸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等贸易框架,我们在项目谈下来后,也需要有政策环境来保障企业的投资,包括避免双重征税等。”

王义桅认为,中国还在学习对外投资的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报告也提出,中国要充分阐释“一带一路”的内涵和外延,消除或减少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误解,进而促进共商共建大局的形成。

报告指出,分布在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6000万名华人华侨,是中国的“独特优势和重要资源”。报告提议,中国应充分利用这个华侨网络,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与文化交融,帮助中国跨越与东道国制度鸿沟的重要纽带。

报告也认为,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缺乏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与国际化的经营战略,不能很好利用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也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与应对能力。

报告提议,当局应强化对投行、信托、企业、管理、法律、审计、咨询和调查等商务服务业领域中国企业的支持,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形成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建设“一带一路”的支撑。

相关新闻:

中国学者:“一带一路”可协助制定新贸易规则体系

刘奇葆:“一带一路”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阶段迈进

本文发自西安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