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和中国新外向型经济

字体大小: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这次论坛共有29位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国秘书长等三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与,其中美日两国派遣代表出席令人关注。“一带一路”是中国在三年前提出的倡议,从出席论坛的国家代表层级以及相关项目已经取得的进展来看,“一带一路”的发展已经渐成气候。

论坛有两个关注点:一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发表的主旨演讲和面对传媒等谈话,以及会议的宣言大抵是低调的,强调和平、和谐与发展,以发展经济为主线,并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某些担忧。

中国将在2019年再次举办第二届论坛,显示中国要将“一带一路”的发展机制化。

第二个关注点是,中国对“一带一路”已经和计划投资的规模。在现阶段,中国主要对沿线的发展中国家的基建项目进行投资,其规模和进度令人刮目相看。中国也强调双赢,也就是说,中国在按照市场机制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也会获利。

由于“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中国的资金和生产产能在短期内有了新的流向,能够减低国内流动性、货币供应和过剩产能的压力。

美国是中国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中欧贸易近些年来的比重也上升了。

“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进口中国商品,或出口资源商品到中国。然而,这些国家的消费能力并不高。在“一带一路”基建期间,这些发展中国家会进口中国设备和购买中国的服务。

由于基建的改善,当地的经济会发展,对华贸易也可能增加。因此,“一带一路”向中国提供了对外贸易新的、更广阔的市场以及资源商品的来源地,可促使中国未来发展一种新的外向型经济模式。

通过投资、贸易或援助,人民币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被广泛地使用。纵然沿线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并不太富裕,当地货币流通量也比较少,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数不少,人口也多,也足以使人民币国际化有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也由于“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可能会提高。

从主权和市场风险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可以减低中国所面对的整体主权和市场风险。从个别国家的信贷风险来分析,个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权风险会高于发达国家。中国敢于发展“一带一路”和继续增加相关的投资,是由于中国实体经济仍在高速平稳地发展,外贸持续取得盈余。

中国国内储蓄率高,政府财政收入稳定,也能形成财政结余。经济规模大和人口多,更增加了中国的底气和豪气。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