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苏州工业园区发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美景。(苏州工业园区提供)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美景。(苏州工业园区提供)

字体大小:

1996年在没有咖啡和面包的苏州,时任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中国司司长兼中国首席代表的李奕贤在金鸡湖畔和同事说,如果有一天可以在湖畔喝咖啡、欣赏风景,该是多好的事。

23年后,新中旗舰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内的金鸡湖已非早年的草泥烂地,它已发展成中国5A级旅游风景区,重新定义苏州的天际线。

想象力受震撼收获良多

现为通商中国主席的李奕贤,前天在湖畔一家现代化的酒店,边喝着卡布基诺边告诉《联合早报》,1997年至1998年在园区工作生活的时光,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巨大想象力冲击,锻炼他用超前眼光看待未来的发展。

“当时这里是烂泥一滩水,走不进去,也没有步道。”他看着窗外的金鸡湖说:“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感受会平淡很多,看过沧海桑田,现在有了更大的想象力。”

1997年,李奕贤直接从美国携妻儿到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带领团队展开全球招商。因为沙拉薯条等西式食物突然没了供应,他就时常跑到上海“补货”,买了牛角面包和三合一咖啡带回苏州园区“解馋”。

除了想象力受到震撼,中方合作伙伴的行事风格、学习精神和民众买楼的反馈,也给他诸多收获。

起初,中方招商职员用斗志昂扬的叫喊声宣传项目,推介中不乏政治口号,或是先从苏州2000多年的文化开始讲起,让不熟悉中国政治话语的老外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后来,李奕贤回忆,职员们用幻灯片和新加坡式英语,向外资企业介绍苏州距离上海有多远、火车站、港口在哪里、水电等基础建设如何、员工薪水多少等这些招商时该说的话,这样一来,“老外都听懂了”。

随着开发建设的方向感愈加清晰,民众对环境会越变越好的信心也越来越强烈。

据说,有个开发初期入职的司机师傅,七年后在园区买了三套房,反映出他对这片土地的发展相当有信心。地价增值靠的是不断创造优雅的环境,而不是纯粹盖房子囤库存。

园区发展注重

软件借鉴人才培训

今日的苏州工业园区,从往昔的借鉴新加坡经验转为输出园区模式,在新疆霍尔果斯、安徽滁州、江苏宿迁、南通等地成立新的工业园区、培训人才,把经验辐射到全中国。

李奕贤19日在世界城市峰会“苏州工业园区专题论坛”上说,正因为“软件借鉴、人才培训”摆在苏州园区发展战略第一位,所以园区的发展是“强劲的、超前的”,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说,苏州园区里有科学园、创新园、纳米园、孵化器和国内外高等学府及科研机构,还有“千人计划”引进人才,这些都成为下阶段经济转型起飞的跑道。

为感谢早期为苏州园区贡献的新加坡友人,中共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徐惠民在论坛上向李奕贤、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宜居城市中心执行总监邱鼎财等15人,颁发纪念牌和证书。

记载两国如何通过开放创新、打响“非凡园区”品牌的《创新之城,非凡园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与启示》一书,也在同日发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