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摸索文创

字体大小:

相对于中国一线城市,重庆文创起步较晚,目前包括在建文创园项目约有10个,业态内容与中国其他文创园大同小异,落户旧厂房车间的经营者仍处于摸索阶段,定位还未分明,文创氛围不够浓厚。

重庆市政府高级旅游经济顾问蒲勇健教授受访指出,改造旧厂房为文创园,新旧冲撞出的新鲜感已产生美学疲劳;他说:‘文创产品供应与消费人群必须对接,发展重庆文创,最终不能靠政府,还是要靠市场。’

重庆渝中区有个几乎被时光遗忘的小角落,这里矗立着几栋外墙杂草丛生的旧厂房,曾经是民国时期中央银行的印钞厂,上世纪50年代是印制厂,一度生气勃勃。2012年起因印制厂搬迁而成了空置的“鬼城”。不过,旧厂房近年来传出敲敲打打的声响,本月初再度对外开放时,呈现的是一幅熟悉又陌生的景观。

昔日的旧厂房已经改造为“贰厂文创公园”(简称贰厂),同样的建筑和空间,氛围却已大不相同。

和近年来在重庆涌现的几家文创园类似,旧厂房斑驳的外墙背后,藏着一家又一家弥漫小资情怀的咖啡馆、艺术场所和生活精品店,吸引众多文艺青年到访。在这里,“旧”是资本,“乱”是时尚。

以“麻辣”闻名的重庆这一两年来刮起“清新风”并非偶然。放眼全中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中国文化部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第13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年到2020年)中指出,文化产业到了2020年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在地方层面,重庆市政府近年来也出台不少措施激活文化产业,包括推动文创园区的设立。

“文创园”的概念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并不新奇,其普遍特征是利用旧厂房和旧街区等空间,进行二次改造和提升,进驻的主要是文化创意类产业。园区内一般贩卖文艺、“小清新”氛围,颇受年轻消费者欢迎。

相比之下,文创园在重庆起步较晚,近一两年才陆续开张,目前包括在建的项目约10个。重庆曾是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主城如今还有不少废弃的旧厂房和车间,多数文创园都落户在这类外表“沧桑”的建筑内,配搭室内简约时髦的店铺,营造新旧冲撞的新鲜感。

周迓昕:贰厂展示演变中的重庆

重庆的文创园越开越多,但究竟“重庆文创”特色是什么?对贰厂创始人、重庆图比文创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迓昕(46岁)而言,那肯定不是一些人刻板印象中的火锅、码头、美女。

周迓昕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我觉得码头和火锅是重庆的符号,是过去的痕迹,但它不是全部。每一天,重庆都在变化。

“有欧洲人问我,中国人为什么不留辫子?这和‘重庆不是等于码头文化吗?’是同类问题。”

周迓昕所认知和展示的,是当下演变中的重庆:“现在什么不一样?我们是站在世界的平行线上——你有的互联网我也有,你知道今天特朗普在干嘛我也知道,当我们获得的资讯是一样的时候,你还跟我说辫子、火锅、码头文化吗?”
目前,贰厂的租户包括价格较“接地气”的重庆油茶店铺、风格另类的特色咖啡厅、格调较高的日式器具店、创意办公室等。

周迓昕承认,贰厂的业态内容确实与重庆乃至中国其他文创园大同小异,但他幽默地补充说:“我想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我吧。其他园区也都是老房子、咖啡厅,但可能它们没有灵魂,这个园区因为有我,才有灵魂。”

在周迓昕看来,一个文创园的特色源自其社群。他解释,自己找来的租户都是朋友,而且是有趣、有品味、会讲故事的人,“这个朋友圈开出了五花八门的业态,这些东西都代表了今天的重庆。”

他始终认为文创园的核心是“人”:“如果你认识到重庆人,你可能进入他们家吃饭、和他们看电影、爬山,看大桥,你就会进而领略这个城市……而不是通过咖啡或什么(产品),这全世界都有啊,新加坡的咖啡可能还更好喝。”

创造旧厂房新生命

周迓昕是重庆人,曾在海外生活长达20年,回返家乡的他感叹,城市发展速度太快,重庆老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他说,贰厂所租用的旧厂房有78年历史,如果不重新发展,可能就会被拆掉。“但留下来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它焕发新生命”,而勇于创新是关键,“如果把原来的都简单地留下来,那你谈什么创意呢?”

贰厂内就有一家日式器具店,屋顶“冒出”一个形状不规范的“玻璃盒子”,为原本屋顶已垮掉的窄小店面添加了额外空间。周迓昕不讳言,玻璃盒子属于违章建筑,曾七度遭人举报,他为此到一个个单位据理力争,解释设计方案的用意。他如此解释自己的坚持:“安全是保守,保守就不能出位;我们是做艺术和时尚,所以我会出位。”

重庆文创定位模糊

步入重庆江北区“喵儿石创艺特区”文创园的“暖光咖啡西点学院”,扎着马尾的型男老板吴非(31岁)立即殷切招呼,边冲泡咖啡边向柜台前的顾客介绍咖啡特色,看到有女生挥出手机要拍他冲咖啡的画面时,还幽默问:“需要帅哥出镜吗?”

吴非泡咖啡时充满活力和热忱,还得兼顾咖啡厅服务、格调和业绩的他,压力颇大。他向记者坦言:“做文创,我们心中有小坚持、小情怀……但做文创其实很累。”

今年3月在文创园开业的吴非表示,基本看好重庆文创园区的发展,但他仍担忧文创仅是“飘在上面而无法落地”——看起来格调很高,却没转化为消费额;商家花了钱装修、培训等,最终却发现门可罗雀,无法维生。

他认为,重庆的文创园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方面体现于人潮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重庆文创”的定位模糊。“重庆还有路要走,这还需要时间去沉淀、转变和呈献。”

“喵儿石”打造“重庆最洋气地方”

重庆几家文创园的运作模式有别:一些经营者向旧厂房业者租赁厂房后转租其他店主,也有买下厂房进行长期经营与规划,另有文创园由地方政府牵引,通过合资等方式间接参与。

在本土市场未成气候的情况下,吸引外籍人士成了文创园生存法则之一。喵儿石创艺特区执行总裁刘骏受访时就直言:“我们要成为重庆洋人最多,最洋气的地方!”

他解释,文创园不是只适合文艺青年,更多外籍人士到访有助提升园区的整体“国际范儿”。毕竟,“这种老建筑是外籍人士非常喜欢的,就像我们在国外,也会争取看一些遗址。”

喵儿石文创园团队已和美国外侨和其他海归组织接洽,通过举办活动和提供优惠,希望吸引在重庆工作的“老外”到文创园消费。

刘骏透露,已和当地文化委旅游局签订协议,希望在三到五年内将喵儿石创艺特区打造成“4A”旅游景区。

他也强调,打造“洋气”文创园并不意味着排斥本地人,外籍人士只是为园区“增光添彩”,主要的消费群体还是重庆市民,这里仍是适合休闲娱乐的小资场所。

并非所有业者都担心市场不大

文创园的定位各异,但并非所有业者都担心重庆市场不够大。贰厂创始人周迓昕就说:“我影响的是小众而非大众市民,如果要做很受欢迎的东西,我应该做几十万平方米的商场。但我这里只有三万平方米,每天如果有5000人就很满了……我很怕旅游巴士来。”

在喵儿石创艺特区经营植物店的阿夏(25岁)也有同感。她说,选择在文创园创业是因为“这里安静”。快人快语的她半开玩笑说:“人一多,他们就喜欢在植物周围走动、拍照,把我的植物折损,特别讨厌!”

“喵儿石”优惠租金扶持文创业者

进驻文创园的许多商家都是年轻业者,不少还是第一次创业,必须先跨越创业资金的门槛。在这方面,刘骏表示,喵儿石创艺特区重视重庆本土文创品牌,愿意给予租金方面的扶持,毕竟起步商家未必能在短期内挣到很高的收益。

刘骏表示,喵儿石创艺特区的招商优惠包括第一年全免租,第二年租金减半,“前面一两年是培育期,少了租金压力,文创业者可以把产品做得更好、更纯粹。”

他认为,相对于成熟市场,重庆其实不缺文创人才,只不过“好的东西埋在深闺”,需要有人通过各种渠道和圈子挖掘出来、给予发展平台。

地方政府的支持,也缓解了业者和商家一些压力。周迓昕说,当局为贰厂文创园修建了停车场,在贰厂经营特色咖啡馆的老板“懒鱼”(昵称)则表示,政府对文创园租户的管制较宽松,破例允许他搭建木屋等额外空间。

文创园须靠市场

星期三下午,摄影师张乔星(32岁)脖子挂着相机,独自一人在观音桥商圈附近的中复北仓文创园漫步。常逛文创园的她找到一家北欧风格的咖啡馆,拍了几张美美的艺术照放上微信圈,虽然算有所收获,但离开时还是觉得这座文创园似乎少了些什么。

张乔星受访时说,文创园范围太小,入驻的更多是普通餐饮业者,文创氛围不够浓厚。

那究竟还欠缺什么?

张乔星说:“我觉得光是引入项目或公司还不够,应该要更有组织性,定期举行摄影展、青年文化节等活动。”她认为,一座好的文创园应该要能聚集人群,尤其是文创人才,提供相互交流和利用资源的圈子,而对文创有兴趣的青年,也能在这个空间学习或结识新朋友。“文化氛围指的不仅是很美的房子或特色餐饮店、书店和咖啡店,而是应该更有生气。”

在重庆土生土长的张乔星认为,随着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重庆近年来逐渐摆脱“老江湖”的气息,增添艺术与文化氛围。但她希望,文创园尽可能做到差异化发展,并避免商业氛围太重。

张乔星代表的仅是部分对文化有较深度要求的公众,记者在三个文创园区也碰到多名纯粹来拍照的公众,包括拍写真的专业摄影公司。一名在喵儿石创艺特区花了一小时拍照的女公众受访时说,到文创园纯粹因为红色建筑和她身上的衣服色调很搭,“线条好看”。

蒲勇健:文创园不能靠政府

重庆的文创园最终是否能对接当地消费者需求,是许多业者关注的问题。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蒲勇健向本报分析,重庆许多文创园以改造老厂房为卖点,但从本土消费者角度来看,这类老厂房其实到处都是,可能欠缺新鲜感。

55岁的蒲勇健分享说:“我曾到过这些旧厂房改造成的文创园,马上回忆起小时候的老房子,但对很多人来说,小时候的回忆是艰辛的,我为何还要回去这些地方呢?”

蒲勇健也是重庆市政府高级旅游经济顾问,他认为,旧厂房对外地或外国旅客有吸引力,目前的挑战在于,到重庆工作和游玩的外地人并不多,市场相对小。他指出,“北京798”等著名老厂房改建成的文创区之所以蓬勃发展,一方面是因北京外地人多,另一方面则是当地老厂房比例相对低,对公众而言有一定的新鲜感。

蒲勇健相信,一些重庆更少见的历史文化建筑,反而更适合打造成文创园,例如二战时期遗留的欧式外国领事馆。他表示,文创产品供应与消费人群必须对接,政府目前对打造文创园很支持,但“最终不能靠政府,还是要靠市场。”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