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硕:在全球治理扮演更积极角色 中国可能静静地发挥领导力

马凯硕:中国可通过与他国合作的方式,为全球治理贡献。(游润恬摄)
马凯硕:中国可通过与他国合作的方式,为全球治理贡献。(游润恬摄)

字体大小:

游润恬 

马凯硕指出,中国不必学美国做一个强势的领导或明星。而比较可能是静静地发挥领导力,针对个别课题寻找可合作的国家,共谋务实的解决方案。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认为,中国将在全球治理扮演更积极角色,但不会像美国那样以明星姿态提出响当当的大方案,而比较可能是静静地发挥领导力,针对个别课题寻找可合作的国家,共谋务实的解决方案。

马凯硕昨天在北京大学发表题为“后特朗普时代的全球治理:中国能否领导世界”的演讲时发表以上看法。他指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跨边境问题使到世界各国对全球治理的需求提高,但构建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西方,现在所能提供的全球治理却在下降。

他分析,这是因为西方的国力和自信大不如前,担心国际组织如果太强可能会对西方的力量形成制衡,因此拒绝投入资源去发展国际组织,也不愿安排最有魄力的人来领导组织。

马凯硕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在联合国的首次演讲中突出“美国优先”和“世界其他国家最后”的潜台词,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年初在达沃斯和日内瓦提倡与各国合作、支持联合国的演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说:“美国正在背离全球治理,而中国正走向全球治理。”

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议》后,中国与法国、欧盟一道表示仍坚持落实协议。马凯硕指出,这可以是中国发挥影响力的方式——在个别问题上与个别相关国家合作,共谋务实方案。

他说:“中国不必学美国做一个强势的领导或明星。中国可以提供‘宁静的领导力’,或所谓的‘从后领导’(leading from behind)。”

马凯硕是应邀参加“北大海外名家讲学计划”,到北大发表三场演讲。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西方与世界其他国家:文明的冲撞或融合”,核心论点是西方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担心伊斯兰教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如果可以接受由西方主导的单一文明世界正转变为多元文明世界,那么西方就会更愿意与世界他国合作,走出末路。这也是他计划明年4月推出的新书《Has the West lost it》(暂译为《西方是否没落了》)的主题。

发布新书《东盟奇迹》

马凯硕明天将围绕“脆弱或顽强:亚细安能在中美竞争中生存吗?”这个主题演讲。他今天也将在北大,为最新作品《ASEAN Miracle》的中文版(中国译为《东盟奇迹》)举行新书发布会。

他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亚细安开始时原本注定失败,最后却成功了,目前则面对三项挑战:可能因中美竞争而分化,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人物,以及脱离人民。

中国与亚细安过去就南中国海问题意见分歧,关系一度紧张,也出现中国是否要对亚细安分而治之的担忧。马凯硕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表示,不认为中国有意要分化亚细安或完全控制亚细安。

他说:“中国聪明地意识到,自主独立的亚细安,比对中国言听计从的亚细安,更符合中国的利益。因为亚细安被视为自主独立,才能被他国所信任,也因此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与他国之间的协调角色。”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受访时表示同意马凯硕的看法。他表示,中国希望和平崛起,让他国对中国言听计从不符合中国的外交理念;亚细安肯定不希望自主处理区域事务的空间被中国破坏,所以中国不会这么做;现实来看,以目前的国际力量格局结构,中国或其他国家都不能完全拥有地区的主导权。

马凯硕的谈话昨天引起不少北大学生的共鸣。例如他提到自己是“唯一敢公开批评美国”的驻联合国大使,批评欧洲国家在人权问题上有双重标准。北大外国语学院硕士生管浩说:“马凯硕从‘去西方中心论’的角度看待全球治理和中国的角色,相对来说,都非常的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