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局将在三组屋区释放带菌雄伊蚊 研究伊蚊在城市环境生存状况

环境局人员向居民派发宣传册,解释当局4月份即将展开的第二阶段实地研究。(陈福洲摄)
环境局人员向居民派发宣传册,解释当局4月份即将展开的第二阶段实地研究。(陈福洲摄)

字体大小:

国家环境局4月将展开第二阶段实地研究,在组屋高楼密集的三个地点释放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并扩大测试区,以更好地掌握带菌雄蚊在城市环境的生存状况。

研究从4月进行至明年1月,地点是义顺21街、淡滨尼4道,以及毗邻的淡滨尼81街组屋。

20180227_news_dengue_Large.jpg

和第一阶段参与的39座组屋相比,此次参与的组屋数量增加近一倍,达76座。三个地区约有7000户家庭。

带有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性伊蚊和雌性伊蚊交配后产下的卵不会孵化,因此理论上有助抑制伊蚊数量。

该局在前年10月于布莱德岭、义顺东及淡滨尼西一带进行第一阶段研究,了解带菌雄蚊的习性、寿命及交配能力。

虽然结果显示测试区的伊蚊数量减少一半,却也凸显我国城市环境的两大生态挑战。由于本地有很多高楼和人口密集,这造成周围伊蚊可随意飞入测试区,导致抑制蚊群数量的效果受到影响。一些组屋高楼也出现很多伊蚊,但带菌雄蚊却无法飞那么高。

对此,环境局在此次研究加强规划和改善测试方法,不仅扩大测试区范围,也在高楼释放带菌雄蚊。除了在较低楼层释放,该局依据实地情况,在小部分组屋八楼或以上释放带菌雄蚊。伊蚊或带菌雄蚊的飞行高度,大部分在八楼或以下。

此外,该局释放成年带菌雄蚊之余,也会在测试区放置雄性孑孓,了解它们长大成蚊子后,可否更好地在自然环境中存活。

当局为了集中收集在组屋高楼地点的数据,此次把布莱德岭的有地住宅测试区排除在外。

利用X光照射让“落网”雌蚊不孕

国家环境局公共卫生署总署长何永泰昨天在记者会上说,因技术限制,在分类被释放的雌雄蚊子时,约有0.3%的带菌雌蚊成了“漏网”蚊子,与带菌雄蚊一起被释放到环境中。

为防止这一情况,此次研究将用X光照射分类后的带菌蚊子,让“落网”的雌蚊不孕。由于X光也可能影响雄蚊的生殖力,该局预料将释放更多雄蚊进行研究。

何永泰指出,虽然带菌雌蚊不影响环境和人类,但长远下来,跟原本想要抑制蚊子数量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这些少数带菌雌蚊可能与带菌或普通伊蚊交配,产下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卵。虽然这在遏制骨痛热症传播方面有一定效用,但我们无法继续使用释放带菌雄蚊抑制蚊群数量的做法。因此,让带菌雌蚊不孕可以预防上述现象发生。”

经X光照射的带菌蚊子不会释放辐射,雌蚊的叮咬次数也不会增加。

骨痛热症专家咨询小组主席、流行病学(病媒传播)教授杜安·古柏勒(Duane Gubler)指出,通过X光照射让昆虫绝育的做法已使用多年,并且非常成功,预料这方法可加强本地研究的有效程度。

环境局将在以上地点定期释放雄蚊,从一星期一次增至两次,以取得更好的抑制效果。雄蚊释放数量取决于居民人数,每周对每人释放的雄蚊从一只至三只,增至一只至六只。蚊子只在组屋外围和公共走廊释放,孑孓则放在装置器,让它自然长大。

为监控带菌雄性伊蚊的动态,环境局将在释放伊蚊的周边范围摆放捕蚊器。环境局吁请公众合作,不要移开或在捕蚊器和装置器上做手脚。该局也从昨天起通过家访等方式,向居民展开宣导工作。

环境局将定期释放雄蚊,从一星期一次增至两次,以取得更好的抑制效果。雄蚊释放数量取决于居民人数,每周对每人释放的雄蚊从一只至三只,增至一只至六只。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