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滇合作提升云南缓和医疗服务人员技能

昨天出席新滇培训项目签约仪式的有新加坡陈笃生医院慈怀护理专科高级顾问余耀辉(左起)、新加坡国际基金会执行董事陈丽娟、云南昆华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杨钧,以及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专家组主任张开宁。(新加坡国际基金会提供)
昨天出席新滇培训项目签约仪式的有新加坡陈笃生医院慈怀护理专科高级顾问余耀辉(左起)、新加坡国际基金会执行董事陈丽娟、云南昆华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杨钧,以及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专家组主任张开宁。(新加坡国际基金会提供)

字体大小:

新加坡国际基金会昨天(7日)与云南新昆华医院、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新加坡陈笃生医院,共同签署为期三年的培训项目合作备忘录,旨在提升云南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

这是新加坡国际基金会与云南携手开展的又一医疗服务项目,料可进一步促进新中两国在医疗服务领域的交流合作。

新滇合作的这一项目为期三年,自今年至2021年,来自陈笃生医院的新加坡国际志愿者专家团队将培训中国医疗人员,与他们分享慈怀疗护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资源,建立一支中国缓和医疗骨干师资力量,为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

50培训医师组成学员核心小组

学员核心小组由50名培训医师组成,主要来自昆明及周边县区18家医院和慈怀疗护机构的慈怀、肿瘤和老年科室的医生和护士,课程重点关注缓和医疗的核心议题,包括疼痛管理、症状管理和心理社会治疗等,预计可使云南3万6000名晚期患者和医护者受益。

缓和医疗也叫舒缓医疗、安宁疗护、姑息医学等,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中国越来越重视缓和医疗服务,并将之作为卫生医疗政策重点领域。

不过,中国缓和医疗发展相对滞后,医护人员对于缓和医学的认识相对不足,公众对这一学科的认知也普遍不够。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慈怀护理专科高级顾问余辉耀昨天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姑息病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病人、家属对死亡话题的讨论。华人习惯不谈论死亡这个禁忌话题,如果要让大家坦然接受死亡,需要一段时间教育,这需要医护人员、政府与社会的密切配合。

余辉耀指出,新加坡华人此前也有避谈死亡议题的现象;近十多年来,本地报章、电视等媒体开始有意识地教育公众,包括学校也在做相关工作,逐渐改变公众认识,慢慢能够接受这个话题。

新加坡国际基金会与云南合作开展的这个项目,是该基金会近年来与云南合作开展的第二个医疗培训项目。此前,新加坡国际基金会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院合作开展了历时三年的“提升云南老龄化人口医疗服务项目”,最后一期在去年结束。

两个项目分别围绕老龄化人口医疗服务与缓和医疗,这也是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亟需发展的医疗服务项目。

新加坡国际基金会董事钟健伦表示,在项目开展前,他们分别做过很多考察,针对社会需求找到合适伙伴,希望项目产生实质性社会影响,同时也与中方携手改善医疗服务品质,促进两国医疗人员的学习交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