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中欧经贸有竞争但非“制度性对手”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左)、中国总理李克强(中)与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周二在布鲁塞尔出席中欧峰会签署仪式。(法新社)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左)、中国总理李克强(中)与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周二在布鲁塞尔出席中欧峰会签署仪式。(法新社)

字体大小:

(布鲁塞尔综合讯)中国总理李克强赴布鲁塞尔出席第21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之际,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强调,中欧在经贸领域不乏竞争,但并非“制度性对手”。

据中新社报道,张明日前接受“政坛网”(politico)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之间的竞争是良性竞争,可以激发创新与市场活力,带来更多合作机遇,把蛋糕做大,最终实现共赢,中方更愿意称之为“合作型竞争”。

他指出,2018年中欧贸易额突破6820亿美元(9224亿新元),创历史新高。欧盟连续15年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么大体量的合作一定以互利共赢为基础,不可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

张明强调,最近欧方一份共同通讯文件将中国定性为“制度性对手”,对此中方不能苟同,“在中国文化语境里,对手是要较量出高下的”,而世界存在多样性,各国发展道路千差万别,没必要分出高下,更不能强求一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张明进一步表示,中欧历史文化、政治制度、治理模式不同,但双方建交44年的实践证明,这些差异即使在冷战期间也没有让中欧成为对手,没有影响双方互利合作与共同发展。事实证明中国是欧盟可靠、可信赖、可预期的伙伴,并不是可怕的防范对象。

他援引欧方一位商界领袖的评论说,当前“中国恐惧症”没有存在的理由,欧盟国家并非中国经济发展的受害者,而是获益者。

另有欧盟政界领袖声称,应防范中国企业对欧洲战略性资产的“抢购狂潮”。张明反驳这种观点言过其实,过于政治化。根据中方统计数据,中国在欧投资仅占欧盟吸收外资的2%,欧方统计数据更是只有0.41%,如此低的投资比例不可能形成“抢购狂潮”。

不希望与欧洲打开新战线

法国《回声报》分析指出,中国在努力解决与美国的贸易冲突之际,并不希望与欧洲打开一个新的战线。

最近数月来,中国缓和了对欧洲的立场,甚至在欧盟委员会做出关于中国“即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和系统的对手”的表述之后,北京也没有做出激烈的回应。张明仅仅表示:竞争与合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回声报》还刊出该报驻京记者对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陆克(Philippe Le Corre)的访谈内容。

陆克强调,视中国为合作伙伴和“对手”的欧盟委员会,加紧出台针对中国的措施,试图重新平衡与中国的关系,但北京却尚未做出相应的转弯。中国并不准备在多边主义、遵守国际准则、人权问题,甚至令欧洲企业界颇感不安的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作用等问题上做出妥协。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