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危机 上海加大投入要成基础研究重镇

业者指出,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就是因为在仿生学等基础研究领域还较为落后。图为上海2月23日举行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时展出的四足机器人。(新华社)
业者指出,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就是因为在仿生学等基础研究领域还较为落后。图为上海2月23日举行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时展出的四足机器人。(新华社)

字体大小:

中美科技战方兴未艾,多家中国通信公司本月被美国政府列入“黑名单”,再次引发对科技“卡脖子”的讨论。为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危机,中国政府将基础研究列为今后五年的发展重心。随着中国推进建设国家科学中心,高校、人才和企业云集的上海有望成为基础研究重镇。

受访学者和业内人士指出,基础研究向来是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薄弱环节,但直到近年来多项核心技术遭封锁才引发重视。除了加大研发投入,也必须改变急功近利的高校考核制度和科研生态,才能让研究人员有“10年磨一剑”的底气和耐心。

探索基本原理新知识不以特定应用为目的

基础研究指的是不以特定应用为目的,而是为探索基本原理新知识进行的研究。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属于基础研究范畴。半导体、人工智能和5G等高端产业的新技术,都建立在基础研究的发现之上。

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傅利叶智能从事康复机器人研发。公司总裁顾捷告诉《联合早报》,机器人的反应速度和动作流畅度,都取决于相关基础研究水平。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就是因为在仿生学等基础研究领域还较为落后。

“美国的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可以翻跟斗时,国产机器人还只能颤颤巍巍地走路。这还需要多年积累才能赶上。”

过去20年的中国发展规划里,“基础研究”从未缺席;但在最新的五年规划中,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政府在“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首次提出要将基础研究投入占总研发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两会”闭幕后的总理记者会上指出,中国应用创新领域发展得很快,但基础研究领域存在不足。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根基,“打多深的基,才能盖多高的楼,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目前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只占整体研发投入的6%,而发达国家介于15%到25%。李克强说,中国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并继续改革科技体制,让科研人员有使用经费的自主权,不把精力耗费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让他们“心无旁骛去搞研究”。

半导体研究机构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受访时指出,被“卡脖子”的半导体产业链很长,许多环节都与物理、化学和材料等基础研究学科密切相关。去年芯片市场一片火热,基础研究却没有因此受关注,学者更难静心做研究。

“半导体产业这几年风头正盛,许多刚毕业的研究生进了大企业,年薪就是四五十万元(人民币,约8万至9万新元)起步,比一些大学老师工资还高。巨大的待遇差别,导致基础研究留不住优秀人才。”

学者:不产生直接效益 基础研究难争取市场投资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波分析,基础研究并不产生直接效益,难以争取到市场投资,需要政府拨款支持。但政府在审批高校研究项目时,对于短期内无法评估的项目往往并不鼓励,这对于研究周期较长的基础研究项目无异于雪上加霜。

陈波说,尽管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但多年来都没有相关强力政策出台,这也因为过去可以直接采用或借鉴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随着科技战爆发,基础研究面临整体被封锁的风险。中国在被‘卡脖子’后痛定思痛,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定下明确指标,是一个好的开始。”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制定实施基础研究10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研究中心,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上海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到2025年使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到12%的目标,高于8%的全国水平。上海市政府宣布将打造高水平研究机构、研究型大学等基础研究力量,探索设立“基础研究特区”。

顾文军指出,上海既有雄厚的财政资金为基础研究提供支撑,也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高校的学术基础。从半导体产业来看,中芯和华虹等多家半导体巨头都位于上海,为该领域基础研究提供良好产业基础。

“如果能改革高校考核机制、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并促成企业与研究机构更好地合作,就有望推动基础研究加速发展。”

一些中国科技企业近年来开始投资基础研究。阿里巴巴在2017年设立的达摩院,研究领域涉及人工智能、芯片和量子计算等。华为总裁任正非两年前则披露,华为有至少1万5000名从事基础研究的专家,涵盖数学、物理和化学等领域。

陈波补充,基础研究往往需要10年以上时间才能出成果,不能寄望于通过短期研究就能解决‘卡脖子’问题。他以台湾为例指出,当地半导体行业至少经过了三四十年发展才达到今天的领先地位。“要给研究者们更多的空间和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记者是《联合早报》上海特派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