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国庆特辑 网购与高效物流不只促成了国际消费品进入中国,也带动了国内零售业发展。其中的显著例子就是淘宝网、电商网站6688.com、微信网店等,将新疆瓜果、云南菌类等分销到中国各角落,将偏远农村、少数民族农民与世界联系起来。 吴汉钧 重庆特派员 nghk@sph.com.sg 中国物流业过去十年助力电子商务和网购蓬勃成长,未来几年,电商和网购将反过来倒逼效率低下的物流业进行改革、转型升级。电商与网购犹如左膀右臂,不断为中国消费开启新天地。 《纽约时报》三周前报道了一个故事:新西兰驻上海贸易专员阿兰德(Mike Arand)今年4月通过淘宝天猫网购一些家乡的牡蛎。下单后不到72小时,他就收到包裹。这些牡蛎依然鲜活,阿兰德还惊喜地看到商家提供了生蚝刀、塑料手套和柠檬,还有一份指南介绍如何撬开牡蛎。 阿兰德对这批来自家乡的高级土产很满意。他说:“东西非常好,到货也非常快。”除了阿兰德,众多中国消费者此时也因网购与物流的便利,能消费到他乡的生鲜海产、高级食品。根据《纽时》,那一批由新西兰渔民捕捞后快速包装,定点运送到中国消费者手中的牡蛎,总共五万个。 网购与高效物流不只促成了国际消费品进入中国,也带动了国内零售业发展。其中的显著例子就是淘宝网、电商网站6688.com、微信网店等,将新疆瓜果、云南菌类等分销到中国各角落,将偏远农村、少数民族农民与世界联系起来。 电商进军物流业 德盛安联资产管理高级基金经理钟秀霞撰文指出,物流服务的送货效率、速度和可靠性是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 与此相应的事实也是,中国消费者对目前的物流服务仍不十分满意;在电商面对的诸多投诉中,物流快递占了一大部分,这又倒逼中国物流业的投资与提升。为了更有效管理销售供应链,中国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公司近年都忙着收购物流服务供应商。 最近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早在2011年就进军物流业,投入千亿资金(人民币,下同,200亿新元)建设与电子商务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全力推动社会化物流平台的建设。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当时表示,中国有机会的行业很多,但肯定会成长,而且成倍数增长的行业并不多,物流就是这么一个。 冷链物流未来有庞大需求 专家与业界人士也指出,生鲜安全食品的销售与物流是电子商务新蓝海市场。中国中产阶级崛起,高级餐厅如雨后春笋般设立,不论英国生蚝或日本鱼生等食品,市场消费需求有增无减,这都带动了冷链物流需求。 四川省成都富园物流服务公司董事长林水金受访时说,他看好冷链物流未来会有庞大的需求。 林水金介绍,冷链物流主要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种,高温是保鲜库,储藏和运送精品蔬菜水果;低温是冷冻,需要低温冷链的主要是海鲜和肉类等食品。 他说:“食品电子商务做起来以后,网购平台就不能只打价格战,也必须保证食物的品质,维持自己的品牌。” 林水金也说,成都目前还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的冷链仓储设计,这意味着冷链物流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人民日报》9月5日的经济时评指出,中国每年对生鲜食品的需求量有几十亿吨,但因缺乏专业冷链设备和设施,造成每年果蔬、水产品等损失上千亿元,成为制约生鲜电商发展的瓶颈。同时,中国的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5%、15%、23%;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果蔬冷链流通率在95%以上,肉食品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达到100%。 目前不少电商与物流企业都在尝试突破瓶颈,阿里巴巴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从今年1月起通过天猫平台推出特供生鲜产品的“喵鲜生”频道,发售新西兰牡蛎、智利樱桃、乌拉圭牛尾、加拿大北极甜虾、波士顿龙虾、挪威三文鱼、新西兰羊肉、澳大利亚芒果等。京东商城则在探索自营冷链物流,刚在上个月25日,顺丰速运宣布推出“顺丰冷运”品牌。 在中国西部,重庆市政府看到电子商务给农业结合的潜在商机,今年初推出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销售630多种农产品,日交易量约3万元。 重庆市菜园坝水果市场的网上交易平台规模更大,有两万多种农产品供消费者选购。 重庆市农委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助理柯楠早前受访时说,农产品和非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差别是农产品并非标准品、工业品,所以销售手法、定价、仓储、配送都自成一套。 柯楠说,农产品价格低廉,但背后的成本跟工业品差不多;农产品销售规模很小,而“做大了以后,冷链、库房、配送都是问题,农产品背后的冷链物流配送是很庞大的投资。” 中国《每日经济新闻》今年8月就报道,中国目前其实已有3000家生鲜电商,去年的交易规模达到130亿元(人民币,26亿新元),同比增长221%。但是3000家生鲜电商仍无一实现盈利,业内普遍共识是生鲜电商实现盈利至少还需3至5年的沉淀。 可以想象,在一场商场比拼过后,幸存的企业以新的盈利模式为自身与消费者创造价值。专家指出,各方多头并进,着力提升冷链物流服务,生鲜电商的发展瓶颈呈现突破,将极大提升大众餐饮的品质,推动现代农业与现代商业在深度融合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