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许多新加坡安卓手机用户收到一则附有网站链接的短信,若点击链接下载“Photoviewer”应用软件,就同时下载了隐藏其中的病毒。这种手法借用手机短信诱骗用户下载恶意软件。 李蕙心 悉尼报道 Yshin@sph.com.sg 智能手机受恶意病毒攻击的情况日益严重,一项研究显示,今年发生的这类攻击比去年多了三倍,当中不少病毒来自用户从软件商店下载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其实含有病毒,有的以假乱真,欺骗用户输入银行重要个人资料,如银行账户号码和密码。 上个月,许多新加坡安卓(Android)手机用户收到一则附有网站链接的短信,若点击链接下载“Photoviewer”应用软件,就同时下载了隐藏其中的病毒。这种手法借用手机短信诱骗用户下载恶意软件,但事实上,有些应用软件商店出售的产品本身就有问题。 安全软件公司赛门铁克(Symantec)移动设备部副总裁林应华,昨天在澳大利亚悉尼办事处举办的记者会上说,公司检查了200多家安卓应用软件商店(app store)的1400多万个软件(占软件总数的40%),发现其中90万个其实是恶意软件,多数伪装为游戏软件或银行软件。他举例说,公司发现18个伪装成同一家银行的软件,以窃取手机中的资料。 他说:“很多人用手机查看公司电邮,在这种情况下,手机病毒窃取的将不只是用户的个人资料,还可能包括公司电邮的机密内容,这是公司企业必须注意的。” 赛门铁克也查出另有500万个可能泄露手机里资料或在用户不注意时安装其他软件的“灰件”(greyware)。此外,还有30万个不具攻击性但会耗损大量电池或数据量的软件。 该公司去年的另一项调查显示,每五名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新加坡人当中,只有两名设置密码、安装安全软件或为手机资料储存备份。 林应华指出,手机安全软件能在用户下载应用软件前提醒用户谨慎考虑。用户本身也应查看软件被下载的次数,越多人下载就代表安全性越高。软件商店的声誉也很重要,有些知名度较低的商店并没有严格检查软件就开始出售,以致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病毒。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手机安全软件,大多免费提供基本安全功能,如探测并扫除病毒。若需要更多功能如远程操控删除内容就须付费,价格介于20元至40元不等。 数据传输安全不容忽视 随着新加坡迈向“智慧国”的目标,各种智能科技将走入住家,这些具有数据收集和传输功能的仪器也将能把人们日常生活作息资料传送到各相关机构。 赛门铁克亚太区科技高级总监尚恩· 科普克(Sean Kopelke)指出,如果仪器遭病毒入侵,数据将落入网络罪犯手中,因此这些设备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他说:“我们可以在三个层面保障数据的整体安全,首先我们可以跟设备制造商合作,安装加密功能。接收数据的机构也必须有认证机制,数据传输至机构前必须先确认是正确的目的地。最后是储存数据的数据中心必须有强大的保安措施,以防资料遭人窃取。” 另外,基于住家的科技设备越来越多,他说,病毒往往利用设备软件的程序漏洞,因此用户必须经常更新软件,不让歹徒有机可乘。 至于交通或天气数据,他认为,这类数据对网络罪犯的用处不大,被窃取的可能性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