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谨顺雕塑模型展 色块线条构成的时空

字体大小:

周雁冰/报道

主办单位提供照片

我国已故艺术家方谨顺的雕塑模型目前在The Private Museum展出。25个模型来自家族收藏,展览现场甚至有一整面墙,就以方谨顺家中的摆设方式呈现,一橱雕塑家生前制作的模型。

展览“从模型到雕塑”是方谨顺首个大型模型展,模型中有的已被铸成雕塑摆在不同的公共场所,也有的基于种种原因并未制作成雕塑。其中被制成雕塑的包括建屋局中心的《吸引力》(Affinity,2004年作)、旧禧街警察局总部的“向往”(Aspirations,1999年作)、淡滨尼中心的《红鹰》(Crimson Eagle)等等。

方谨顺最早的重要公共委约作品是1985年的《浪柱》(Waves Columns)。这个作品包括了手绘的10米高画布,包围丹戎巴葛地铁站上方的凯联大厦(International Plaza)大堂的四根柱子。不过据了解,在大厦后期的建筑工程里,这件艺术作品的去向成了谜,不知所终。

以轻巧的铝片和明艳的胶彩从事创作

1990年新加坡文化奖得主方谨顺,1964年毕业自南洋美专。他是早期留学英国的少数新加坡艺术家之一,1971年从英国回返本地。

方谨顺的作品风格受英国“第二代雕塑家”运动的影响。生前他受访时曾提到:“英国的菲利普·金(Phillip King)、奥林诺科(Orinoco)、史格(Scott)、塔克(Tucker),这批人的作品都和空间的物理存在有关,作品大多寻求本质性的内在逻辑,每件雕塑在研究其结构后,都会成为另一个新的个体。他们对我有过很大的影响。”

不同的是,英国雕塑家喜欢采用玻璃和铜铁,他却以轻巧的铝片和明艳的胶彩从事创作。方谨顺主要的作品有:波浪系列、红圈系列、风筝系列、线条系列、里数系列,都是大型的抽象作品。

方谨顺也是个绘画多面手,他的作品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构图和颜色。甚至可以说,他作品的不同,主要是表现在材料的应用上。

方谨顺曾说:“和周围国家的画家同道不一样 ,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化都市中。我的作品更注意表现新加坡的交通建设,虽然画面是抽象的。个人最大的挑战是利用色块和线条来处理空间和时间。艺术的可能是不断的伸展和突破。因此,需要一定的数学计算和物理认识。”

方谨顺在2006年9月2日因病逝世,年仅61岁。

展览已开始,展至3月10日/上午11时至下午5时/The Private Museum, 51 滑铁卢街 #02-06/免费入场/电话:67382872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