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强把展览策划成“整形美容院”

字体大小:

周雁冰/报道

萧紫薇/摄影

参观杨子强在南洋艺术学院的个展“丽美中心”,听他说展览背后的思考,真正感觉在本地当一个视觉艺术工作者的不易。

原来,连“雕塑家”这个名称,都会变得不流行了。在目前本地的当代艺术圈,观念艺术受体制内策展人青睐的当儿,“雕塑家”似乎不够具当代性了。杨子强说:“有策展人告诉我,不要称自己雕塑家,因为不是很当代,应该叫观念艺术家。”

现在就连媒介也像时装一样,此一时,彼一时。旧了也可以丢掉?

回到制作作品的初心

所幸的是,杨子强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艺术家,“丽美中心”凝聚了他多年来对雕塑艺术的思考;他说希望观者在展览中,可以看到雕塑艺术工作者对艺术的初心,在作品中投注的心力物力。

在一些圈内人质疑他何以要如此辛苦的当儿,杨子强反而要以“作品的制作”(object making),让最精致的雕塑引领观者回到艺术欣赏的原始状态,让作品说话。他问:“能否超脱语言、观念,达到最纯粹的感动?”

不要以为这个展览就丢掉了观念。费尽心力的杨子强,把整个展览策划成一个“整形美容院”。

踏进展厅,首先迎接你的是粉色的柜台和柜台小姐,她们将为“顾客”办一张美容院会员卡。整个参观的旅程,这个虚构美容院中的展品和人物,就是杨子强这些年的创作。展览墙上有粉色和黑色的QR码,粉色资讯带你走进网上虚拟美容院,黑色资讯让你看到杨子强的网站材料。你喜欢看哪个,相信哪个,随君所愿。

走过柜台,进入展区,眼前出现杨子强2009年开始创作的“完美女人”不锈钢及粉红玻璃纤维系列。球状物组成的巨大胖女人在做现代人日常都做的事,譬如购物、泡澡。他说是属于“太平盛世”的雕塑。

七年仅做七件雕塑

46岁的杨子强1993年毕业自南洋艺术学院,2004年获苏格兰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硕士学位。他说艺术人生的前面十年,他的雕塑创作以写实为表现语言;去了格拉斯哥,开始尝试抽象的形象,从云朵开始凝聚造形,发展成云朵泡泡一般的胖人体。

每一件雕塑要一年时间来完成。先在电脑上,利用小黑点组成自己要的平面形象。虽说是平面,杨子强说在雕塑家的脑袋里,却是三维思考。他已经看到屏幕上的黑妞变成立体的,在脑海中旋转。

然后,从小模型的制作开始,满意后做成粉红玻璃纤维雕塑,再利用粉红玻璃纤维雕塑,制作不锈钢作品。一般而言,杨子强的粉红纤维雕塑,得制作三个。一件成为不锈钢的内部模型,一件用来展出,再有一件自己收着作为记录。

每个月,他总有大概一个星期时间要在中国度过。新加坡的雕塑制作厂没有办法做任何高温、高电量的处理。铸铜、锻造(不锈钢制作的程序)做不了。就算能在这里做,手艺也比较粗糙,达不到纯艺术的等级。本地年轻学徒也不愿意吃苦,花时间掌握雕塑制作的精细手艺,助手难寻。

七年时间,他真的就做了七个,其中也只有五个做成不锈钢作品。

美容院和美术馆很像

粉色雕塑与皮肉相近,反光的不锈钢雕塑奢华而不真实,两者摆在一起制造的视觉反差效果耐人寻味。

记者最喜欢的一件作品,是浮在粉红色浴缸水里的一个不锈钢胖妞。碰一下,还会左右摇摆,趣味性与精致感并存。

除了雕塑,杨子强还将展示“家具”装置艺术系列,以及这几年在国外进行的表演。他2011年及2013年分别在苏格兰与法国巴黎做表演,让表演者在毛线织成的长筒中爬行,犹如寻找光明。

长达10米的长筒毛线织物,表演者要花一个小时才能爬出,是筋疲力尽的演出。杨子强将之形容为自己这些年的挣扎,这个展览算是爬出来以后的释然。

杨子强也是2006年的新加坡青年艺术奖得主,曾担任新加坡雕塑协会会长。他说在新加坡创作有压抑的一面,艺术家的价值往往由体制来决定。所以他总要时不时离开,去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杨子强说:“最终,我们回到什么是艺术的问题。美术馆和画廊展示的艺术,是否就一定是权威?他们提出来的是否就不容否定?我想来想去,整形美容院其实和美术馆很像。两者都告诉你什么才是美,所以我就把美容院开在展厅里面。”

展览邀得南艺跨媒介部门主管及本地作曲家许美端合作,根据作品主题创作不同乐曲,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展览体验。

●个展/已开始,展至5月15日/上午11时至晚上7时,星期一及公共假日闭馆/南洋艺术学院义安公司第1及第2展厅,80 Bencoolen Street/免费入场

●现场表演/4月30日(星期六)下午5时

●艺术家讲座(参与艺术家有杨子强、许美端、王良吟、Ruth Barker)/5月7日下午2时/免费活动,报名电邮:artgalleries@nafa.edu.sg

●杨子强“丽美中心”网站:www.abeautycentre.com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