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购物不为美食 出国只为逛书展

字体大小:

陈宇昕/报道

叶振忠 陈斌勤/摄影

新加坡人热爱出国旅行,旅行的目的各有不同。为了美景,为了购物,为了美食,为了看演唱会或球赛……除了这些,记者找到了两名书迷杨静慧和涂玉婷,她们的动力是书,她们会为了逛书展而特地出国旅行。

出国旅行,有人选择名胜景点,有人选择购物天堂,有人为了美食,有人为了追星看演唱会,有人为了寻求刺激,有人为了平静安逸,也有人只是为了书。

在纸本阅读风气低落的21世纪,还有人为了书特地出国旅行吗?

在新加坡,还真有这样的书迷。

记者原本以为找不到这样的人,没想到很快就找到了受访对象。

受访的两位书迷,因为身边难觅兴趣相投的朋友,每次都是独自旅行逛书展,但今天就在这报道中“见面”了。这让我想起明末清初的文人张岱一篇著名散文《湖心亭看雪》:某天张岱趁着西湖三日大雪之后,天方初更就乘小舟到湖心亭去看雪,本以为千山鸟飞绝,但亭中竟早有人在那里煮酒,看见张岱造访,热情请他吃酒。

最后船夫画龙点睛地对他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更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杨静慧:2008年起

成香港书展常客

孔子学院的课程总监杨静慧(28岁),是个香港文学迷。

她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特地飞到香港逛香港书展,只有去年因为工作繁忙安排不到时间。

在本地土生土长的她,大学时就读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大三上了一门关于“城市文化”的课,接触了香港中生代作家黄碧云的小说《失城》,自此着迷于香港文化,开始关注香港文学中香港人矛盾尴尬的身份认同问题。大学尾声,其他课的作业报告,她都选择与香港相关的题目,毕业论文更是以董启章的作品,探讨香港的文化保育运动。

她还记得第一次到香港书展时懵懵懂懂,从湾仔地铁站出来后便开始排队,足足排了一个小时,这是在新加坡前所未见的,许许多多人排队就为了进书展,还有人提着行李箱,准备扫购,抢书。

第二次去她就学乖了,原来香港书展有外国游客专用道,不必排长龙,而且还有优惠门票。

新加坡华文书店里的香港出版物不多,因此每年杨静慧都趁着香港书展采购,现在睡房里满满是书,架上都是西西、黄碧云、董启章、也斯、韩丽珠等香港作家的作品。

对杨静慧来说,香港书展另一个吸引她的地方,在于书展的各种讲座和座谈。展方相当重视香港本土文化,每次书展都会有关于本土文化文学的相关活动。出发到香港前她都会上网先预先报名,此外还有常规的小型读书会,一定要先报名提供读本才能进场,“要靠抢的。”

杨静慧也借此机会找作家签名,黄碧云和潘国灵的签名就是在香港书展期间拿到的。

杨静慧也能通过每年香港书展各出版社的选书,了解当下香港人最关注的议题,比如2012年梁振英成为香港第四届行政长官,民间反应两极,杨静慧就发现当年的出版品,“很多都冲着梁振英而来。”她还特地买了一本政治漫画集《香港灾星》回来研究香港人如何讽刺时政。

她说,书展不会设定主题,但只要走进书展留意那些书籍,就能感受到香港当下的社会氛围。

2011年到香港书展,是杨静慧最难忘的经历。

当时她刚毕业开始工作,那趟旅行让她重拾在校研究香港议题的美好时光。除了拿到她敬爱的作家黄碧云的签名,她也到著名的利东街(喜帖街)看当年利东街被翻新而引发的文化保育运动。

2005年利东街被香港政府计划重新开发,引起民间抗议,并于2010年封街。杨静慧造访时,事件仍未平息,她说,到那里拍照,保安人员还把她请走。

董启章有本小说集《地图集》,述说了许多香港街道的故事,杨静慧也拿着相机穿街走巷,感受董启章笔下的V城。

为什么要大老远去香港逛书展?本地不是也有华文书展吗?

对此,杨静慧大吐苦水,认为本地两个华文书展,书种少,深度也不够。

在本地,她会逛草根书室,或到纪伊国屋书店的网店找书,有时候干脆直接从香港邮购。

香港书展每年7月举行,期间香港其他机构如公共图书馆也会举办文学活动,每隔一年的六七月则有香港文学节,让香港几乎有整个月的时间沉浸在文学之中,相比之下,新加坡虽然有大型的作家节,但总是与书展脱钩,活动与资源散乱,这也是杨静慧觉得本地书展不够吸引人的地方。

香港书展还有一个独特之处——书模。这些模特儿也出版写真集,书展还有销售人形抱枕。

如今工作忙碌,加上半工半读考硕士学位,杨静慧一年大约读10多本书,但买书的量总是远超,想必这是所有爱书人的共同烦恼吧:太多书想读了,可是时间不够。

涂玉婷:2012年起每年去台北国际书展

加入玲子传媒四年,担任美术编辑兼版面设计的涂玉婷(38岁),2012年起开始几乎年年报到台北国际书展。

来临的2月16日至21日在台北世贸举行的书展,玲子传媒也将参展。但涂玉婷不以工作人员身份前往,而是单独旅行,这样更自由自在。

对书,涂玉婷有职业病,她最在意的是书的设计,其次是内容。

从事设计多年,四年前涂玉婷决定不能再乱接案子,而是专注于一件事,最终选择书籍设计。她自己也是个爱书人,喜欢阅读,对实体书有感情。在新加坡没有人教书籍设计,她只能自学,但本地书市的相关书籍少之又少,她只能到台湾去采购。

对台北国际书展的印象,那就是规模盛大,而且每家出版社都精心设计摊位,吸睛之余,体现出版社的个性,这是在新加坡书展无法体验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出版品、人潮,氤氲特别的气氛。

怎么说自己也是同行中人,看到台湾出版品的质感,每本书别出心裁的设计,她难免感叹本地因为市场太小、成本高,钳制了设计。“台湾可以玩的空间很大。”

书展也会展出台湾每年的书籍奖得奖作品,其中也包括书籍设计奖,涂玉婷认为,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引导读者选书。

很多时候,人们不是不要阅读,而是不懂得如何选择,浩瀚的书海中要选一本书,像大海捞针,或许书展就是一扇窗、一道门。

除了逛书展,涂玉婷也会到中山地下书街、一些独立书店,以及诚品书店感受台湾的阅读气质。

台湾前年拍了一部偶像剧《巷弄里的那家书店》,李威、谢欣颖等明星主演,借书店空间谈恋爱,洋溢文青气息,大受欢迎。片尾还制作了介绍台湾独立书店的短片《书店里的影像诗》,那些小书店都让涂玉婷充满向往。

现在网购这么方便,为什么还要亲自去书展书店?涂玉婷认为,这就像衣服,一定要试穿了才知道合不合适,书本一定要翻一翻才行。

除了台北书展,涂玉婷也计划今年到韩国首尔逛书展。

本地华文书展格局小

草根书室的东主之一林韦地常到吉隆坡和台北,在开书店前,虽然没有专为书展旅行,但去过几次台北书展和吉隆坡海外华文书市,也去过香港书展。比较起来,他深感新加坡两个华文书展格局太小,参展书商太少,反倒是邻近的吉隆坡更热闹。

他说,香港书展书籍比较多元,中港台的书籍都有,台北书展就主要是台湾当地出版品。

林韦地认为,新加坡应该大有可为,如果中港台新马的出版社都来参展,书展肯定很有看头。

另一方面,北京每年8月都会举办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来临已是第23届。每年1月则有北京图书订货会,公开让各地书商采购当年的中国出版品。本地专营中国书籍的友谊书斋,业主宋志忠1995年以来,每年都会到订货会研究出版趋势,再决定引介哪些书籍回国。

宋志忠受访时人在北京订货会,他说,这是对一整年的展望,有些书还没出版,但能通过“假书”浏览。不过他发现,这几年订货会不似以往热闹,或许是因为现在通讯发达,不少书商都直接向出版社订货,不过对他来说,人少反而更能仔细逛。

他笑说:“1月份的北京再冷也没关系。”

【2016华文国际书展】

◎台北国际书展:2月16日至21日

看点:匈牙利主题国馆、张爱玲特展·爱玲进行式

◎新加坡书展:6月(未定)

◎香港书展:7月20日至26日

◎吉隆坡海外华文书市:7月(未定)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8月24日至28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