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更宽的视角上解读新加坡的“人才立国”现象

字体大小:

苗绿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学院

书评:刘宏、王辉耀著《新加坡人才战略与实践》(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年11月)

2015年正值中新建交25周年。中国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11月访问新加坡。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国务院侨办专家、资深海外华人研究学者刘宏教授,和中国最大的社会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国务院参事、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教授合著的《新加坡人才战略与实践》,出版正值习近平访新之后,为中新两国合作增加了一个亮点。

习近平访问新加坡后,中国频繁出台人才领域重要文件。2016年1月,中国公安部出台了支持北京创新的人才出入境新政,2月中国国家层面又出台提高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的文件,拟将让更大范围的外国人才获得绿卡。2016年3月22日份,中共中央出台了“十三五”规划后第一个重要文件《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中国的人才政策推陈出新的速度将更快、步伐更大。如何培养、管理、使用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服务,都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加坡人才战略与实践》系统描述了新加坡人才立国的发展历程,追根溯源,提炼出新加坡“人才立国”的思想根基,十分值得中国决策者和学界借鉴。

新加坡立国后,经济发展强速启动。1965-1984年间GDP平均增速达到6%。自然资源匮乏令领导人更重视人才智慧的力量。虽然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小国,但却是一个“人才大国”。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元化的国家。根据IOM发布的《世界移民报告2015》数据,新加坡的外国人口比例为38%,是世界上外国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第二高的城市。新加坡在人才管理、开发和使用上有许多国际领先的创新和经验。

首先,体现在新加坡开阔的人才思想文化。新加坡的三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吸引外国人才。李光耀曾就外来人才与经济发展做出论断“若新加坡只依赖仅有的300万人口来‘生产’人才,那么影响将是有限的”。开放多元的文化是新加坡吸引人才的标签。我与我的研究团队曾对中国留学生赴新加坡留学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文化多元、双语语言环境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

第二,体现在新加坡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新加坡公务员都是从社会中选拔精英。社会培养了具有领导力的政治人才。中国的公务员人才培养体系则相对封闭,没有建立人才在体制内外自由流动的渠道。

第三,也是新加坡人才战略的亮点-外国人才的引进方面的制度创新十分值得中国借鉴。新加坡具有较为先进灵活的人才引进体系。例如当中最具特色的国家猎头机构 “联系新加坡”(Contact Singapore)。“联系新加坡”已经在全球建立了6个分部、12个办事处,为新加坡本地雇主和专业人士牵线搭桥。促进种族和谐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书中并没有回避新加坡引进外来人才政策施行过程中遭遇的困难与反复。在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由于经济下滑与失业率上升,以及2011年国会大选后民众的看法,新加坡一度放慢了引进外来劳动力的脚步。其后,随着经济逐渐复苏,新加坡政府再次调整外国劳工的流入速度与进入门槛。中国目前在完善人才体制机制,这种随市场和社会舆情而调整的外国人才策略,也十分值得学习。

另外,新加坡的外来人才融入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新加坡主要通过NGO组织来推进移民融合事务管理,如国民融合理事会、企业家行动社区、世界企业家论坛、企业教育工作小组等。例如,广州有约20万的非洲移民,产生的文化冲突和安全事件已经开始引发关注。但中国目前还没有专门负责移民融入的政府部门。并且,目前在倡导的政府转型,让民间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外来人口融入就将是十分典型的领域。

总体来说,中国和新加坡同属东亚国家,具有类似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其人才战略都有自上而下的特征,但新加坡的人才政策更具开放性、灵活性。本书站在一个更宽的视角上解读了新加坡的“人才立国”现象。书中新加坡人才管理体制机制、特色的人才政策,十分值得中国学者和政策决策者一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