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评审团专业透明 《红星》才有公信力

郑惠玉凭《单翼天使》四度封后。
郑惠玉凭《单翼天使》四度封后。

字体大小:

星期日观看《红星大奖》时,你是否也说了最少一次“Kelong”(意指不公平)“内定的啦”?

坊间常说《红星大奖》分猪肉,观众对电视台只颁奖给力捧的自己人早已习以为常。张哲通是新传媒重金栽培的《才华》冠军,新人奖本就是囊中物。大制作《我的女侠罗明依》大获全胜不算惊喜,但郑惠玉四届赢三,平了永远的视帝谢韶光的记录,Kelong得太过了。

被捧在手心的三颗星

郑惠玉、陈汉玮、林慧玲三人在过去六届的《红星大奖》,赢走五届最佳女主角,两届最佳男主角,一届男配角和一届女配角。24项奖项三人赢九奖,命中率高达37.5%,男女主角方面更是在12项奖项中赢七项,命中率60%。三人真演得这么好?

郑惠玉等了21年才赢得第二座“最佳女主角”奖,突然之间竟在四届里赢得三届视后奖,平了本地公认最佳演员谢韶光在1996至1999年创下的创举。

郑惠玉近年的演技少浮夸,自然多了,我虽然欣赏,但要四届赢三,抱歉,三届赢二都是抬举了。尤其对比演技比她更稳更出色的演员,如黄碧仁和陈莉萍。郑惠玉在本地娱乐圈的地位已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硬生生让她赢奖只会让观众觉得Kelong,对郑惠玉的演技无法信服。

陈汉玮的演技虽好,但公司为了面子,让他匆匆三届赢二,好以超越谢韶光记录,成为六届视帝、两届男配。林慧玲的演技在年轻一辈是较有水平的,但两次得奖都是观众毫无印象的作品,还是三届赢二,和郑惠玉轮流得奖,叫人怎能信服呢?

大制作必胜?

翻开红星往年记录时也发现,从2014年起,最佳电视剧得奖作品都是大制作获奖。平均每部大制作最少赢得两项演技大奖。我不清楚这代表电视台只偏爱大制作,还是评委只收看大制作。但唯一能肯定的是,大制作必胜。

《红星大奖》缺少可信度,其实会直接导致本地电视收视下滑。试想一部大家觉得的烂剧,最后却得奖无数。或是看了一部你喜欢的剧,但《红星大奖》成绩却告诉你,这部剧是垃圾。身为观众的你,还会对本地剧怀抱希望吗?

改革《红星》评选制度

要重建公信力,只有改革《红星大奖》的评选制度。首先,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增加透明度。评审名字与职衔应该公开。各位评审也应该对其评分与排名做出深度评语,让大众了解优胜者获奖的原因。

《红星大奖》可参考类似金马奖制度,让评选委员会从初选、复选到决选,投票、讨论与推荐该得奖的作品,才能达到共鸣与公信力。

极具争议性的演技奖,应该找备受认可的演员参与评审工作,例如已是六届视帝的陈汉玮就可退出比赛,改当评审。杨雁雁和李铭顺等拿下海外顶尖奖项的演员,同样可以是评审人选。

《红星大奖》是本地的娱乐盛事,奖项应该是受大众追捧并有可信度的指标,而非被认为是电视台为力捧艺人而打造的一场服装秀。

(作者是早报剧评作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