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Font

SCROLL DOWN

赞助企划

情报主导与科技助力:内政群英如何守护街头安全,打击罪案与毒品

尽管职责各异,10个内政群英机构始终目标一致,共同守护新加坡的安全与稳定。

林鹭虹 / 文
韩宝镇 / 译

赞助企划

情报主导与科技助力:内政群英如何守护街头安全,打击罪案与毒品

尽管职责各异,10个内政群英机构始终目标一致,共同守护新加坡的安全与稳定。

林鹭虹 / 文
韩宝镇 / 译

三名中央肃毒局(CNB)人员屏息凝神,站在紧闭的店屋门外,随时准备行动。他们的呼吸平稳,但心跳加速。

一个眼神交流,一个手势——行动!

房门骤然被撞开,现场瞬间陷入混乱。嫌犯疯狂挣扎,试图脱身。

Office supplies, Paper Product, Furniture, Table

在2015年退休的前肃毒员蔡约瑟(Ronie Chua Joseph,65岁)回忆道:“激烈挣扎是常有的事。

“有时候,你面对的嫌犯个子比你大,想铐住他并不容易,所以队友必须迅速上前支援。”

三名中央肃毒局(CNB)人员屏息凝神,站在紧闭的店屋门外,随时准备行动。他们的呼吸平稳,但心跳加速。

一个眼神交流,一个手势——行动!

房门骤然被撞开,现场瞬间陷入混乱。嫌犯疯狂挣扎,试图脱身。

在2015年退休的前肃毒员蔡约瑟(Ronie Chua Joseph,65岁)回忆道:“激烈挣扎是常有的事。

“有时候,你面对的嫌犯个子比你大,想铐住他并不容易,所以队友必须迅速上前支援。”

Office supplies, Paper Product, Furniture, Table

蔡约瑟表示,在上世纪80年代,每一次的扫毒行动都充满风险。当时既没有详细的嫌犯档案,也没有实时情报,更没有一通电话就能召唤而来的支援。肃毒员只能迎难而上,凭借毅力与直觉应对。

“恐惧总是如影随形。” 他向《海峡时报》生动地讲述当年的经历,时不时夹杂几句福建话。“门后的人可能是个(普通的吸毒者),也可能是黑社会老大。”

如今,与毒品的斗争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方执法人员携手共同应对。

是什么促成了这项转折?这源于1997年时任内政部长黄根成推行了内政群英(One Home Team)的概念。

内政部(MHA)旗下的10个机构不再孤军作战,而是以内政群英的姿态协同出击,形成一支紧密合作的力量。每个机构各司其职,但目标一致——维护新加坡的公共安全与稳定。

在内政群英概念下,内政部属下各机构运用情报主导策略和尖端科技,打击犯罪和毒品问题。

Luggage & bags, Jeans, Flooring, Floor, Bag

守护邻里

从实地行动到数据网络

这名嫌犯难以捉摸,并有可能有暴力倾向。

但当肃毒员展开突袭行动时,他们掌握的远不止一个名字和地址,而是嫌犯的关键信息:他的过往记录、犯案的诱因,以及让他受到关注的可疑活动。

中央肃毒局执法署(‘G’区)副指挥官谢金鹏副警监指出,这些数据至关重要。

“如果他有(暴力犯罪前科),我们会更加警惕。如果他(与移民违规者)有联系,我们会通知移民与关卡局(ICA)介入。”

Luggage & bags, Bag

情报共享是内政群英概念的核心。谢金鹏解释,肃毒局的每一步行动都经过精心策划,背后依靠的是长期积累的情报支援。

在实战中,这意味着各机构之间配合无间。

刑事侦查局特别调查组的高级调查员拉文德星副警监(Ravinder Singh,39岁)回忆起肃毒局2018年在一场年终海滩派对活动中领导的联合行动。

当时,他是红山西邻里警局打击罪案部队(Crime Strike Force)的组长。 

午夜倒数将至,海滩现场人潮涌动,在霓虹灯下舞动身躯。

这时,肃毒员迅速出动,警方则在侧配合。

拉文德星副警监说:“(警方)负责场地封锁、控制人群,并协助逮捕,而肃毒局则专注于识别吸毒者,进行逮捕并扫荡非法毒品。”

Job

中央肃毒局执法署(‘G’区)副指挥官谢金鹏副警监指出, 在内政群英共享情报的支持下,肃毒局人员与如刑事侦查局特别调查组的拉文德星副警监等队友紧密协作,携手维护新加坡的安全与稳定。

他补充道,内政团队模式带来了更高效的指挥体系,优化了资源调配,让决策更加实时精准,并能迅速部署人员应对突发状况。

在肃毒局和新加坡警察部队(SPF)冲在最前线的同时,另一支队伍始终在幕后待命,以应对突发危险——那就是新加坡民防部队(SCDF)。

民防部队精英队伍灾难拯救队(DART)队长法汉·塔哈上尉(Farhan Tahar,39岁)指出,民防部队在扫毒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援作用。

灾难拯救队人员专门处理的任务,有搜救、高楼和水上救援行动。他们接受了多种技能和专业训练,包括绳降、切割和破拆混凝土板与钢筋,以及在狭小空间中穿行。

法汉说:“在扫毒行动中,涉案者为躲避侦查和逃避逮捕,可能会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灾难拯救队人员随时待命,在必要时执行救援任务。”

但他们的任务不仅限于突袭行动。“有时候,是公众打来电话,通报有人在高处行为异常。等我们到场,才发现对方其实是(吸毒后)神志不清。”

观看视频了解更多

内政部总部(MHQ)
负责制定政策、审视法案,并为重点规划提供战略方向。
新加坡警察部队(SPF)
负责防范和侦测罪案,以确保新加坡的安全。
内部安全局(ISD)
负责应对威胁国家内部安全、稳定和主权的风险。
新加坡民防部队(SCDF)
提供消防、救援和紧急医疗服务,以及应对须缓解有害物质的事件。
移民与关卡局(ICA)
通过海、陆、空的关卡把关,防止不受国家欢迎者和违禁物品入境。
新加坡监狱署(SPS)
负责安全监管罪犯,并帮助改造他们。
中央肃毒局(CNB)
多管齐下保障新加坡安全,包括严格执法、防范教育、社区合作以及与国际伙伴相互联系。
内政群英学院(HTA)
制定并提供项目和培训,确保内政群英人员为未来做好准备。
内政科技局(HTX)
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与科技,推动前沿创新,以提升破案、拯救生命、保卫国境、强化公共安全,以及保护数据与系统的能力。
赌博管制局(GRA)
维护公平诚信的赌博环境,防止犯罪渗透,同时减少赌博带来的社会危害。
黄丝带新加坡(YRSG)
黄丝带新加坡(YRSG)致力于为前罪犯争取重新来过的机会,并通过技能培训、长期职业发展和释后支援网络,降低重犯率,协助前罪犯重新融入社会。

为同一目标各司其职

内政群英由内政部总部、七个内政群英部门和三个法定机构组成。它们携手合作,共同维护我国的公共安全与稳定。

T-shirt, Arm, Shorts, Youth, Wrist, Sportswear, Elbow, Muscle, Knee

打破恶性循环

希望、疗愈与重生机会

对于毒品罪犯而言,落网后意味着一段漫长的改造之路。

狱署长拉文星(Ravin Singh)说,扫荡毒品只是其中一环,“真正的改变源自解决毒品滥用的根本原因。” 42岁的他是S1狱所的助理狱警司。

S1狱所位于樟宜上段的史拉兰公园中心(Selarang Park Complex),关押着约500名首次或二次吸毒的男性罪犯。女性毒品罪犯则被安置在樟宜监狱中心的A4狱所。

拉文星解释,毒品滥用通常源于缺乏家庭或社交支持。“他们(开始)向他人寻求引导,却误入歧途。”

对于毒品罪犯而言,落网后意味着一段漫长的改造之路。

狱署长拉文星(Ravin Singh)说,扫荡毒品只是其中一环,“真正的改变源自解决毒品滥用的根本原因。” 42岁的他是S1狱所的助理狱警司。

S1狱所位于樟宜上段的史拉兰公园中心(Selarang Park Complex),关押着约500名首次或二次吸毒的男性罪犯。女性毒品罪犯则被安置在樟宜监狱中心的A4狱所。

拉文星解释,毒品滥用通常源于缺乏家庭或社交支持。“他们(开始)向他人寻求引导,却误入歧途。”

肃毒局通过在工作场所和校园举办讲座等防范教育与外展活动,加强公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不过,对于已经误入歧途的人,改造计划给予他们重生的机会。

拉文星说:“在戒毒所,我们有时间,也有机会通过专门的计划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根源。” 

狱署长拉文星(S1狱所助理狱警司)

在戒毒所,我们有时间,也有机会通过专门的计划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根源。

曾为人师表的他,在美廉初级学院教导七年的地理课后,毅然转换事业跑道,投身改造囚犯的工作队伍。

如今,他负责S1狱所的运作及囚犯的改造计划。

他带着记者穿过安静狭长的走廊,两侧是教室,每间都有囚犯参与改造课程。

拉文星说,这些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课程帮助毒品滥用者更好地识别染上毒品的诱因,并克服毒瘾。

除了帮助他们摆脱毒瘾,戒毒所也提供技能培训和教育课程,帮助囚犯出狱后顺利就业。

拉文星指出:“有稳定工作的前罪犯,相较于没有稳定工作者,重犯的风险更低。”

Furniture, Job

S1狱所助理狱警司拉文星指出,缺乏社会支持是导致前吸毒者重犯的关键风险因素之一。

根据新加坡监狱署(SPS)数据,戒毒所囚犯的五年重犯率已从2015年占释囚群的48.9%降至2019年占释囚群的43%。

拉文星说:“我们(也)提供系统化的家庭项目,帮助囚犯修复与家人的关系。”

这些项目包括亲子工作坊和加强家庭关系计划,有助于“培养在囚者的社交与社会资本,促进他们顺利重返社会”。

拉文星指出,在刑期的最后阶段,戒毒所囚犯都会参与社区改造项目,这可以是在家中、工作释放营(work release camp)或中途之家的,这让他们能够逐步融入社区。

2024年,监狱署推出了“惩教框架2030”计划,旨在通过科技与社区合作,加强囚犯的改造。

“惩教框架2030”计划从整体着手,改善囚犯家庭环境,打破重犯和代际犯罪的恶性循环;提升囚犯的就业能力;动员更广泛的社区,为前罪犯建立更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

守护安全
始终如一

People, Pedestrian, Passenger

捍卫国境

严密防范潜在威胁

在新加坡的海陆空边境,另一支前线部队日夜坚守,作为防线的第一道屏障,严防毒品及其他非法物品流入新加坡。

根据移民局数据,2024年年末假期期间,兀兰和大士关卡单日通关旅客人数创下新高,超过56万2000个。

在兀兰关卡,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稽查长努鲁·扎菲拉(Nurul Zafirah,31岁)正仔细扫描从马来西亚进入我国的车辆。

创新纪录

超过56万2000个

旅客在2024年年终假期单日通过兀兰和大士关卡。

一丝犹豫、不安的目光,或是一辆看起来有些异常的车子——这当中的一些细节都逃不过她训练有素的“火眼金睛”。

扎菲拉说:“走私分子不断改变作案手法,利用越来越隐蔽的方式藏匿毒品。例如藏在纸巾盒或(钢制)灭火器柜子中。”

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稽查长努鲁·扎菲拉

走私分子不断改变作案手法,利用越来越隐蔽的方式藏匿毒品。例如藏在纸巾盒或(钢制)灭火器柜子中。

她指出,移民局人员通过风险评估、行李扫描及行为观察等方式,识别可疑旅客和货物。

若需要进一步检查,驻守关卡的肃毒员会介入,展开更深入的调查,而警察部队也会派遣K-9警犬组,利用嗅探犬在车辆、行李和货物中搜寻藏匿的毒品。

科技对移民局人员来说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工具。

Wrist

扎菲拉说:“我们使用手持检测设备,例如Ionscan,可在旅客(手部或随身物品上)检测微量毒品残留。”

操作方式如下:移民局人员使用便携式探测棒在旅客手部或随身物品上取样,再将一次性拭子放入便携式检测仪中,八秒内即可获得分析结果。

有时,旅客在抵达关卡之前,就已被移民局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扎菲拉表示,移民局的综合目标中心(Integrated Targeting Centre,简称ITC)可实时分析数据。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在旅客和车辆入境新加坡前,评估潜在风险。

综合目标中心利用入境前提交的信息,如航班名单和电子SG入境卡,结合数据分析技术,识别高风险旅客。

一旦锁定目标,地面人员如扎菲拉便会提前收到通知,准备对相关旅客进行彻底检查。

High-visibility clothing, Electronic device, Office Equipment, Workwear, Job, Uniform, Engineering

手持检测设备Ionscan可在八秒内检测出微量毒品残留。

ITC的成立旨在支持移民局2024年推行的新通关概念(NCC)。该概念运用生物识别技术和数据分析,提升海、陆、空关卡的通关流程和边境安全。

新通关概念由移民局与内政科技局联合开发,后者负责为内政群英提供科技支持。

随着新通关概念的落实,新加坡居民及访客通关时无需使用护照。

这项合作的成果如何?扎菲拉表示,旅客能享受快速顺畅的通关体验,同时不影响安保力度。

尽管科技改变了内政群英的运作方式,经验丰富的老将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蔡约瑟于2015加入移民局情报部门,凭借丰富经验在新领域发挥所长。

如今,他联合带领一支四人团队,追踪并逮捕涉及违反移民条规的人。

但他表示,如今的执法工作已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高风险、不可预测的单独行动。如今多部门协作,共同打击犯罪。

蔡约瑟说:“有些违反移民条规者可能涉及其他罪行,包括毒品或其他非法活动,我们与肃毒局及其他内政群英机构密切合作,展开跨部门联合执法行动。”

他强调,由情报主导的内政群英运作模式大幅提升了执法效率,让各部门能更快做出反应,有效打击犯罪。

在捍卫新加坡公共安全的斗争中,内政群英始终并肩作战,随时待命,守护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