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接管国有企业到迈向全球市场
淡马锡如何转型成为国际投资者?
赞助企划
赞助企划
从接管国有企业到迈向全球市场
淡马锡如何转型成为国际投资者?
淡马锡的诞生并不是预先计划好的,它成立的目的旨在管理过去由新加坡政府拥有的资产,让政府能专注于政策制定和监管的核心角色。今日,淡马锡投资组合净值达3820亿新元,涉足多个行业、跨越世界各地。
淡马锡怎样成长,蜕变为今日的全球投资者?这一历程中,累积了什么经验、汲取什么教训,为下一段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本篇回顾淡马锡过去半个世纪走过的路,如何明确角色定位,如何扩展在全球的足迹,持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陈锦芬 | 发布 /2024年6月19日
滚动阅读更多内容
为什么要企业化?

50年前,淡马锡在当时的浮尔顿大厦(现富丽敦酒店)内诞生和出发。
他的两个女儿在70年代先后出世,妻子生下孩子后在家相夫教子,养家重担落到他一人身上,但他咬紧牙关,克服重重困难。
如今,他含饴弄孙,有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眼前的生活让他感到欣慰、幸福和满足。
洪再兴的精神象征淡马锡的成长历程:一代人为了生存而奋斗,孕育了淡马锡;如今,淡马锡则培育出珍贵的财富,传承后代。
土生土长于新加坡的洪再兴(84岁,退休者)上世纪60年代初从中学毕业,踏入社会工作,因从事杂货零售,终日和本地的英国籍洋人打交道,负责他们的日常所需。
当英国1967年宣布从新加坡撤出驻军,他受到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平日接触的英军客户大大减少。英军后来宣布在1971年全面撤军。
回首来时路,洪再兴表示,经历过动荡时代的人多能刻苦耐劳,尽管生活不容易,他也是“一天过一天,不想太多”。

尽管如此,淡马锡当时是一家被动的投资控股公司,即使进行投资,也主要是在基金或支持投资组合公司,例如与投资组合公司一起进行海外投资或双方联营投资。
今日的淡马锡,已是一个积极活跃的全球投资者与股东,推动向海外扩展的投资组合公司实现业务增长。截至2023年3月底,淡马锡的投资组合总值达3820亿新元,20年期股东总回报率为9%。
英军撤离前,由于英军和英国相关工业占了新加坡当时经济活动的约20%,英国的大举撤离意味着约3万份工作将消失。
不过,英军撤离也有它的积极意义,新加坡必须快马加鞭地为国人安排再培训,为大规模的工业化和招商引资做好准备。
政府把英军留下的军事和海军基地转换为商业用途后,顿时成为各种新业务的业主。今年成立50周年的淡马锡,最初的任务是持有和管理新加坡政府先前的资产,好让政府专注于制定政策和监管的核心职责。这符合政府把国家治理和商业管理分开进行的原则。
淡马锡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长狄澜表示,淡马锡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作为控股公司和商业股东,着眼于旗下投资组合公司的工业化、业务扩展和全球化,与新加坡经济共同增长。


(洪再兴提供)
1990年代,政府通过把一些业务转给淡马锡,将它们企业化和私有化,包括新电信(1992年)、公用事业局的电力与天然气部门(1995年)和港务集团(1997年)。此举有几个经济目标:

明确
所扮演的角色











到了2000年,港务集团已累积了庞大的各类投资组合资产。
2000年,集装箱码头运营商新加坡港务集团(PSA)正准备挂牌上市。但上市行动未落实前,作为股东的淡马锡认为集团需要优先重组它的资产组合。
淡马锡投资组合发展总裁兼新加坡市场统筹总裁张洁心解释:“当时的市场前景不明朗,考虑它多年来累积的庞大且多元的资产组合,我们认为港务集团需要进行重大的改革以优化资产组合,提高核心竞争力。”
淡马锡协助港务集团审视费用和营运数字,把港务集团最大的附属业务——房地产资产分割出来,另外成立一家名为丰树(Mapletree)的房地产公司。这样一来,重新精简业务的港务集团能把焦点放在核心竞争力上,在国际市场扩展业务,并在世界各地经营港口,业绩显著改善。
这是淡马锡迈向活跃的股东和投资者的角色的部分历程。张洁心说:“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与投资组合公司密切交流,找出如何创造价值的途径。”
淡马锡投资组合发展总裁兼新加坡市场统筹总裁张洁心
努力创造价值
时至今日,淡马锡继续与投资组合公司合作,协助创造价值。
例如:
淡马锡的投资组合净值 (1974至2002)


扩展
全球规模

纽约
旧金山
孟买
新加坡(总部)
布鲁塞尔
伦敦
巴黎
深圳
河内
上海
北京
墨西哥城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移动鼠标查看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旧金山
纽约
墨西哥城
美洲
欧洲
巴黎
布鲁塞尔
伦敦
深圳
河内
上海
北京
孟买
新加坡(总部)
亚洲
在海外,淡马锡在亚洲的早期投资,始于金融服务和电信领域。
淡马锡首席财务长方静仪说:“我们把银行和电信企业视作亚洲新兴经济增长的代表。”
万事开头难,淡马锡是“没有表现记录的新入行者”。
更何况,在淡马锡扩展投资的初期,还遇到2000年初互联网泡沫爆灭、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沙斯疫情肆虐,导致全球证券市场下跌,也严重影响了区域旅游和经济活动。
尽管如此,淡马锡凭着实地摸索,找到了出路。
继2003年收购印尼金融银行(Danamon Bank)之后,淡马锡不久又投资于印度的工业信贷投资银行(ICICI)和HDFC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CCB)和中国工商银行(ICBC)。
方静仪说,在主要市场设立办事处,“发出了我们很认真地进行长期投资的信号”,这有助于培养关系网络,更好地了解市场与环境。
2004年,淡马锡分别在中国北京和印度孟买,设立了它最早的海外办事处。
有了上述的学习经验,淡马锡于2010年代进军英美等发达市场。在美国,淡马锡的重点关注领域包括能源、医疗保健与科技。
随着时间推移,淡马锡进一步完善了投资战略,着眼于四大结构性趋势,来指引它塑造长期投资组合。这四大趋势分别是:数码化进程、可持续的生活、未来新消费和更长的寿命。



数码化进程
可持续的生活
未来新消费
更长的寿命
观看视频了解更多
淡马锡的投资组合净值 (2002至2023)

支持社会
造福世代

淡马锡首席企业事务长、组织与人力资源总裁陈慧贞
冠病疫情期间,淡马锡旗下慈善机构淡马锡基金会积极参与抗疫送暖活动,向新加坡居民免费派发免洗消毒手液、一次性及可重复使用口罩、血氧仪。
淡马锡首席企业事务长、组织与人力资源总裁陈慧贞解释,企业当今肩负的使命不止实现收益。“社会对我们运营的许可,取决于我们造福社群的能力,以及作为企业如何践行使命、追求卓越。”
自2003年起,淡马锡便把高于经风险调整后资金成本的部分净回报,用来造福社群。这些捐赠基金经淡马锡董事会批准后,主要赠予淡马锡信托基金会,再发放给淡马锡非营利生态系统,包括淡马锡基金会。


陈慧贞说,淡马锡信托基金会在淡马锡造福世代的旅程中发挥了核心关键的作用。“我们坚信,培育社会资本可以促进更包容、更具韧性的世界,延延世代,欣欣向荣。”
淡马锡的公益捐赠基金聚焦支持造福社群的举措,在新加坡及全球搭建人脉桥梁、帮扶社群、保护地球和增强能力 。作为备受信赖的资产管护者,淡马锡竭尽所能,献一份力。
“只有社群蓬勃发展,淡马锡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的投资提供促进型资本,不仅在财务,还在社会、人力和自然多个维度获取成果。”

制定战略
应对纷繁世界

平衡风险与回报
展望未来,狄澜说,全球环境纷繁且不确定,面对科技的颠覆性创新、环境危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经济情况改变重重挑战。
淡马锡打算如何在这些不确定中巡航前行?
答案就在淡马锡的淡马锡2030战略,一个指引决策、战略规划、能力建设和机构发展的10年方针。它把淡马锡50年历史的经验结合起来,迎接当今纷繁复杂的时局。
狄澜说:“我们不断学习的是如何平衡投资组合中的风险。如今,我们的投资组合由具有韧性的和动态的组合成分构成,确保获得可持续回报,同时能投资于更具增长的机会,争取更高回报。”
淡马锡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长狄澜
淡马锡的投资组合净值 (2020至2023)
淡马锡50年来的另一个学习心得是协同合作的价值。狄澜说,随着淡马锡的规模扩大,技能增强,“我们(仍然)没有掌握达到使命所需的全部技能。我们必须是个互融互通的机构,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相辅相成,共同制定和提出解决方案,应对未来复杂环境的挑战。”
淡马锡战略是一枚指南针,指引公司践行使命:延延世代,欣欣向荣。展望未来,淡马锡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作为一名长期全球投资者,我们扎根于新加坡,必须积极应对这些市场变化和挑战,确保为世世代代取得有韧性、可持续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