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明:刘士余再燃监管之火透露监管新动向

字体大小:

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近来三番五次的讲话让我们突然明白,他原来是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

去年12月,刘士余炮轰一些险资疯狂举牌上市公司的时候,痛批它们“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

刘士余的这番讲话引起一些保险监管人士的反弹。他后来说话有所收敛,将这些险资比喻为少数的“小妖精”。

尽管如此,今年2月10日,刘士余又“开火了”,而且炮火更为猛烈,也更加“难听”。此外,这次的讲话所透露出的信息量极其丰富,并且经过了深思熟虑。

在当天举行的全国证券期货工作监管会议上,刘士余的炮口对准所谓的“资本大鳄”。他说:“挑战法律底线就等于开启了牢狱的大门,在市场中随心所欲、呼风唤雨的那些违法违规的资本大鳄,对散户扒皮吸血能行吗?”“惊涛骇浪的资本市场一定是弱肉强食者在操纵。”

这不由得让人们联想到近来海外媒体纷纷报道的“明天系”实际控制人肖建华在香港失踪的传言。有许多报道称,“明天系”与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地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甚至保险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刘士余在讲话中也誓言:“要有计划地把一批资本大鳄逮回来。”这当中是不是也包括肖建华在内?

目前看来,刘士余上次对险资疯狂举牌上市公司的抨击,很明显地取得了巨大成效,险资已经明显收手,而包括万科在内的上市公司的价格也稳定了下来,这为刘士余扩大监管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底气。

如今,刘士余监管的视野已经扩大到整体的市场,并且将市场的稳定视为监管的主要目标。

刘士余清楚地表达了他的监管哲学:“惊涛骇浪的资本市场一定是弱肉强食者在操纵。”基于这种说法,一旦市场中出现非理性的波动,例如2015年年中出现的股灾,肇事者很可能立即被监管层盯住。

其次是加强监管转向增加自律。世界上成熟的市场之所以能够防微杜渐,防止大的风险和腐败出现,一个制度上的保障在于市场各方的自律行为,包括交易所、交易所会员之间的自律。但前提是,交易所一级的监管首先必须增强,以便为会员之间的自律创造条件。

在本月的监管会议上,刘士余表示:“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功能在过去是薄弱的,现在必须加强,这是下一步监管的主要力量。”他也要求交易所切实发挥一线监管功能,以监管会员为中心。至于沪深交易所,下一步要和各省证监局签订《上市公司监管备忘录》,期货交易所照此办理。

这意味着,只有在市场各方相互之间有了规则的约束,接下来才谈得上各自的自律。

第三,一些非理性的、不合逻辑,或者说不符合常识的市场行为,也有操纵市场的嫌疑。引申出来的监管,是要保护幼稚和脆弱的投资者。

刘士余抨击说,有些券商的分析师“语不惊人死不休”,预测指数能到个位。“全球没有券商经济学家这么预测的,黑嘴又多年没打了。”

他还说,他本人是清华大学工程专业,数理化是本行,毕业论文是计量经济学,“都没敢想(预测指数)”。

刘士余说的没错。在证券市场上,有无数事例包括私募大佬徐翔操纵市场的事例,都说明黑嘴们其实不过是利用投资者的无知,利用虚假的语言来哄抬或者打压股价,进而从中渔利,结果是伤及许许多多的小散户。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