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交流

黄循财:总结经验提升标准 中新生态城经验可复制到天津滨海新区

中共天津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前排右二)向我国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左二)和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孙雪玲(右一)介绍天津港的布局。这勾起了十年前最早参与生态城项目的国家发展部前部长马宝山的不少回忆。(游润恬摄)
中共天津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前排右二)向我国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左二)和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孙雪玲(右一)介绍天津港的布局。这勾起了十年前最早参与生态城项目的国家发展部前部长马宝山的不少回忆。(游润恬摄)

字体大小:

10年前的昨天,时任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来到生态城,映入眼帘的只有一片盐碱地。生态城昨天阳光明媚,蓝天白云,他以“奇迹般”、“难以置信”来形容生态城今天的成就。

中新天津生态城10周年之际,新加坡与天津领导一方面计划把生态城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天津滨海新区,另一方面要求生态城达到更多更严格的指标。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昨天在生态城举行的“中新国际绿建论坛”上致开幕辞时说,生态城从10年前的盐碱荒地变成今天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城镇,累积了对绿色建筑、污水处理、再生能源、智能电网,以及社区配套设施等方面的经验。

他说:“我们先得总结生态城的经验,再研究可以把哪些经验复制到哪里。一个可能性是先从生态城所处的天津滨海新区开始。”

滨海新区的总面积为新加坡的三倍,东边是天津港和渤海湾,西边是天津市中心。

生态城位于新区的北端,面积30平方公里。10年以来,生态城目前已建成三分之一,所有建筑都是绿色建筑,引入7083家企业,居住人口超过10万人。下一步,生态城的发展重点包括打造市中心和地铁线,以及引入新科技把生态城内现有的多个智能应用程序整合起来。

黄循财昨天接受新加坡媒体访问时表示,新津双方在探讨的复制方案包括让生态城向南扩大,再让滨海新区内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生态城的发展经验向北扩大,两块区域结合为一体,成为滨海新区新的中心。

他说,生态城也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和分享经验的方式,协助其他地方复制生态城的经验。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和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周签署合作备忘录,承诺共同把生态城发展经验进行推广和复制。

黄循财和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孙雪玲,昨天在生态城同住建部副部长黄艳和天津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开会,讨论经验复制等合作。

双方为生态城制定新指标

国家发展部文告说,双方也同意为生态城制定新的指标,例如在2020年之前达到100%废水再使用率。其他在2035年之前达到的指标包括:实现从住家走五分钟就可到公园等绿地、对交通灯故障等镇内信息进行100%实时监测及发布、把城乡温差控制在2.5摄氏度以内。

双方也为居民的健康定指标:在2020年之前,所有学生必须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运动量,即每天至少高强度运动60分钟;在2035年之前,80%成人应达到的指标是其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生态城原有的26个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也被部分提升到更严格的水平。

黄循财昨天参观新建成的中新友谊图书馆,在总结生态城过去10年发展经验的新书上签名。他与黄艳为图书馆外一座纪念生态城成立10周年的雕塑揭幕。

10年前的昨天,时任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来到生态城,映入眼帘的只有一片盐碱地。他昨天受访时说:“我记得当天很冷,有雾,什么都看不清楚。除了褐色、灰色和黑色之外,没有其他颜色。”生态城昨天阳光明媚,蓝天白云。他以“奇迹般”、“难以置信”来形容生态城今天的成就。

回想起早期新津双方的磨合,马宝山说双方的做事方法不同,例如新加坡会召集不同政府部门和机构的人员一起来研究问题和落实方案,天津当年不是这样。与此同时他也见识到天津办事的魄力,盐碱地说填就填,“一年后就可以看到小草长出”,令他十分佩服。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