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秀亮:《施政报告》后的香港政治经济前景 订户 来自 / 联合早报 文 / 叶秀亮 发布 / 2019年10月19日 3:30 AM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虽然香港政府的《施政报告》已承认高房价和公营房屋严重不足是香港目前最严峻的民生问题,也是部分民怨根源,并强调房屋和土地政策是《施政报告》的重中之重,但细看报告的细节,除了中长期公营房屋供应尚可期待与观察,短期则难解民怨。短期新增公营房极少首先,短期新增公营房屋供应顶多是杯水车薪,较为见得人的是未来三年合共提供一万个过渡性房屋(如以货柜叠成的过渡性房屋),和未来数年落成的3360个青年宿舍单位,公屋和居屋的短期新供应只是一般。 请订阅或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此文章为早报 订户 专享内容,什么是订户专享内容? 请您选择以下方式,阅读全文: 登录 已是早报订户,请您登录后继续阅读全文。 订阅 新用户体验价,每月只需 $0.99*。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 施政报告 香港房地产 逃犯条例 民怨 第二批11家互联网企业 公开依法合规经营承诺书 中国第一季GDP增长18.3% 有记录以来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