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点 3月金融数据总体偏弱,除新增人民币贷款好于预期之外,社会融资总量增幅以及货币供给M2增幅都出现不同程度回落;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8万亿(2590亿新元),超过市场预期,由于今年以来中国央行贷款口径进行过调整,不包括拆借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老口径下新增人民币贷款在1万亿左右,同样略高于市场预期。 贷款超预期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 第一,在127号文监管下,表外融资转继续转向表内,3月新增社会融资1.18万亿,由于社会融资统计下的人民币贷款还属于老口径,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比重进一步上升至85%。 第二,之前的政策支持效果开始显现,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幅明显加快,尤其是流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领域的贷款增长较快,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4%,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更是同比增长24.1%,速度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 此外,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同比增长11.1%,也较去年同期提高4.7%。对于基建和房地产的金融支持提高,未来可能会传导至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从而进一步对经济增长提供托底。 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同比下滑19%,3月份社会融资增量更是较去年同期下滑9134亿元。社会融资大幅下滑主要受到表外融资萎缩以及外汇贷款收缩的影响。3月信托贷款和未贴现承兑汇票分别收缩77亿和716亿元。 今年一季度新增信托贷款仅13亿元,较去年同期2878亿元大幅回落,显示监管收紧下信托行业业务重点正在发生变化,而近期股市的火爆也让信托行业回归本源,即“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此外,委托贷款增幅也放缓,3月新增委托贷款1139亿元,较去年同期2412亿元大幅回落,今年以来委托贷款统计制度进行的调整也是导致委托贷款收缩的一个重要因素。 3月份外汇贷款折合人民币萎缩5亿元,虽然3月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但是企业对外币负债显然更为谨慎,这也同样导致社会融资增幅放缓。 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数据中也有亮点,受近期股票市场大幅反弹的影响,股票融资热度大增。3月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达到740亿元,首次超过同月的债券融资。直接融资的上升在某种程度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也符合政府战略大方向。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滑,3月末企业融资成本为6.83%,比去年末下降12个基点。 3月货币供给M2增幅由2月12.5%放缓至11.6%,略低于政府目标12%。M2再次放缓主要受到包括外汇占款下滑、表外融资下滑以及同业资金运用减少等三个因素的影响。 其中,央行口径下,一季度外汇占款大幅下滑2521亿元,尤其是3月份外汇占款更是减少2307亿元,创下单月减少历史新高,3月人民币重新升值背景下,外汇占款大幅减少值得关注,结合3月美元人民币中间价出现跟跌不跟涨的情况(即美元涨,美元/人民币中间价小幅上升,而美元跌则美元/人民币中间价大幅回落),这似乎显示央行有干预维稳的迹象。 再结合3月外汇贷款收缩,总体来看,3月人民币的反弹有央行主动引导的成分,这缓解了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但是并没有改变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谨慎态度,市场不太可能出现追高人民币的行情。未来人民币可能还将在双向波动中盘整。 从政策角度来看,决策者已经同意了近期经济下行压力变大。我们认为,未来降息和降准还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