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远东集团第二代传人徐旭东 守业创天下

字体大小:

明眼看名商

台湾远东集团以纺织业起家,历经60年的持续发展,经营的核心业务横跨10多种产业,旗下共有九家上市公司,是台湾外省集团中的第一大,掌权近25年的第二代传人徐旭东的超前想法,是许多华商守业者望尘莫及的。

台湾远东集团(Far Eastern Group)为宝岛的五大企业集团之一,也是台湾外省集团中的第一大。

1945年由纺织业起家的远东集团,历经一甲子的发展,经营的核心业务如今横跨10多种产业,涵盖石化能源、纺织化纤、水泥建材、百货零售、金融服务、海路运输、通讯网络、建筑、酒店和社会公益等。集团旗下约有250家海內外公司,共有九家上市公司,即远东新世紀(原远东纺织)、亚洲水泥、远东百货、东联化学、裕民航运、宏远兴业、远东国际商银、远传电信,以及在香港挂牌的亚泥中国,家家均为各行业的翘楚,享有“台湾一绝”之誉。

目前,远东集团总资产估计达758亿美元(约1075亿新元),2015年的营业总额达187亿美元(约265亿新元),员工总数超过5万8000人,其中单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等高管就有数百人,股东则不下60万名,业务遍及海峡两岸、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和日本等地。

集团的资产大致上可略为分为三部分:生产、制造事业占三成;土地资产三成;投资占另四成。其中生产、制造事业又可分为石化、化纤、防治等三大块,而第二代掌门人、现年75岁的徐旭东正是这个庞大集团的总舵手。

远东集团的创办人徐有庠(1912年-2000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市,上世纪40年代初在上海商圈崭露头角。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撤退到台湾。徐有庠和徐渭源兄弟将上海工厂设备拆迁运台,并在台北县板桥设立今日远东集团先驱公司远东针织厂,并另创台湾远东纺织公司,生产棉纱、棉布等棉纺品,成为台湾第一家由纺织、织布、印染整理到成衣的一体化纺织公司。公司通过兼并其他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进而确立了在台湾纺织界的龙头老大的地位,经营化纤、纺织、印染及制衣等四大业务,下辖20多家工厂,大量生产多元脂棉、丝及加工丝、布、纱、針织品与衬衫等产品。

如今,远东纺织已建有全球最大的聚合产品生产线,日产量估计达600吨聚脂丝等产品。

纺织业奠下基石

纺织业是民生基础工业之一,也是远东集团江山的第一个大基石,许多事业都是建立在这一大基石上的。

为了进一步规划投资上游化纤原料,以掌握关键原料供应的稳定,徐旭东也积极发展石化工业,集团旗下的亚东石化公司的聚脂生产所需的重要原料纯对苯二甲酸(PTA),一年产能达100万吨,而在上海分厂的年产能另有74万吨。石化能源业是远东集团为健全化纤工业发展而向上游整合的产业,初期是为了确保原料来源稳定,时至今日则以特用化学品及绿色环保原料为发展方向,加速提升企业成长与竞争力。

上世纪60年代是远东集团加速发展的10年,1967年在台北成立远东百货,跨足零售业。第二年,徐氏家族成立裕民运输公司,后改名为裕民航运公司,专营海运业务。

远东百货是台湾唯一上市的连锁百货集团,结合购物、娱乐、生活、餐饮及文化机能,提供舒适自在的购买休闲环境,而在中国大陆有十多家分店的远东百货及太平洋百货,也是中国时尚消费流行的领军者之一。

远东集团的运输业务初期是为海内外的水泥客户提供服务,进而由境内的陆路运输发展成远洋的海陆运输,客户也由早期的水泥,扩展至大宗物资,以及工业产品等运输服务,并且是台湾规模最大、船型最完整的上市散装航运公司。

水泥是经济建设与城镇发展的基础,也是远东集团跨出业务多元化的第一大步。远东集团是在上世纪50年代进军建材业。徐氏兄弟合资成立亚洲水泥公司,建有制造厂、研磨厂及水泥厂,生产的“洋房牌”水泥每年超过400万吨,畅销岛內外。

今日的亚洲水泥公司总资产居台湾大企业的首10名,是仅次台湾水泥公司的第二大水泥厂商,长期居同业的第二位。1964年,徐氏另与新加坡陈氏家族合资在新加坡成立亚洲水泥公司。除了新竹和花莲两座水泥厂、已遍布全台的亚东预拌混凝土厂,集团也在中国大陆设有多达12个生产基地,两岸水泥年产量已突破3000万吨。

远东集团经营金融业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先成立亚东证券公司,后获准成立远东国际商业银行,并在1984年至1987年的短短四年里分別成立多家租赁和投资公司,跨足银行、证券、租赁、保险、资产管理和投资信托,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1984年,远东集团成立鼎鼎大饭店公司,正式进入观光旅游酒店业,而台湾经贸的蓬勃发展,国际商旅需求的大幅成长,拥有420间客房的台北远东国际大饭店,以及拥有336间客房的台南远东国际大饭店也相继启业。

资信科技掀起铺天盖地的巨变,通讯事业成为了徐旭东带领远东集团成功转型的典型例子之一,旗下的通讯业务包括远传电信、新世纪资通、全虹通信及安源通讯,通过新科技的日新月异,提供更多元化服务,将通讯、资信、娱乐及交易等合而为一。

此外,徐旭东也率先跨入车辆电子服务市场。远东集团投资与经营的远通电子收费,于2006年初提供国道高速公路电子收费服务,带领台湾走向智慧型交通新境界,目前的ETC电子服务用户已不下500万,服务总车次更超过10亿次。

徐氏家族还开设有亚东工业专科学校、元智大学,以及亚东纪念医院等教育、医疗事业。

1990年代重返中国大陆

1996年,徐旭东果敢跨出一大步,远东集团回到创始人的出生地,旗下的远东纺织在上海浦东的星火开发区买入60多万平方公尺土地,投资6000万美元兴建聚酯丝与聚酯加工丝厂,这也是远东集团重返中国大陆的开山大作。

今日,徐旭东主管下的远东集团,在大陆各地营业基地超过50个,集团旗下的核心业务——纺纤、水泥、百货都引入了大陆市场。如今,远东集团的业务已涵盖珠三角、长三角、大西部,以及新崛起的渤海湾。

展望未来,徐旭东率领下的远东集团,以“扩大经营格局”“强化研发创新”“发展集团综效”“推动绿色发展、永续成长”等四大方面和谐发展策略,争取成为各产业第一流的企业为目标,不断创造新价值,而拥有13亿人的中国大陆市场,是他早在10多年前就重兵布阵的大舞台,将成为远东集团未来战略中重要核心的部分。

管理方式 中西合璧

徐有庠有一妻一妾,目前掌管远东集团大权的核心人物徐旭东,是二房的长子。

徐旭东从小在美国受教育,曾任纽约花旗银行经济分析师。1970年返台后,先在亚东工专学校电子计算机科当主任。1993年,从父亲手中接管家族企业之后,徐旭东并不是只求守成的企业第二代管理者,在积极拓展制造业版图的同时,他扩展其他行业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掌管集团近四分一世纪,徐旭东的超前想法是许多守业者望尘莫及的。他言简意赅地说:“经营的环境瞬息万变,未来的世界会呈现什么模样,我们未必能立即知道所有答案,但我确定知道的是,远东将秉承‘诚、勤、朴、慎’的立业精神,积极转型,不仅要‘冲破混沌、应变致胜’,更要站在趋势的浪头,创造出新的成长动能,展现世界一流企业的典范。

“以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策略架构;深具弹性、灵活的运营体系;以成功的两岸布局,开创成长的第二曲线,是远东集团‘冲破混沌’,迈向另一个高峰的基石。不过,即使掌握突破难关的关键优势,仍存在许多无法掌握的变数,这其中包括近年来中国市场结构性的转变及国际经济的大起大落。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对环境作出‘应变’,因此我们的主要商业模式已改为‘求变’。能变才有生存,所有的行业几乎不变就无法生存。”

在立业精神上加入“创新”

徐旭东接班后,在“诚、勤、朴、慎”的集团立业精神上,另加入“创新”,强调集团面对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务必创新求变,不断以闪电速度切入到具有强大社会需求的新领域,不断在新领域里,以全球产业竞合中,找到合适乃至最佳的战略位置。

他说:“很多人都知道远东集团的立业精神是‘诚、勤、朴、慎’,却不知道我们也讲求创新。经济转型期,科技创新是带领大家走出来的关键。前人辛苦打下的基石,身为接班人,我更有着一股使命感。”

徐有庠为人处世的“谦和”经常让人如坐春风,人们看到的总是他笑呵呵的脸。台湾媒体评价台湾企业巨头的领导风格、管理哲学时,一般人往往把郭台铭管理鸿海集团好比管理军队,有明显的铁血作风;台塑王永庆的管理方式就像大家长管理一个大家庭;张忠谋的台积电遵循的则是美式管理。

相比之下,有上海背景的远东集团在留洋徐旭东的手里,是一种中西合璧的管理方式:公司在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不失东方传统的人情味,强调不断创新和勇敢尝试,但又十分谨慎和小心,温和之中不失坚定。去年,徐旭东的独特经营管理入选北京大学华商智库课题组的重点研究项目。

继承父亲的亲和优点

徐有庠每一年年底都会按照惯例到远东集团下属的各个关系企业参加尾牙。

尾牙是台湾企业的一个传统,每年即将结束忙碌的一年时,企业都会宴请公司全体员工。徐有庠不仅每年都会参加尾牙盛会,也亲自在宴上端着酒杯与每一桌的员工碰杯。徐旭东继承了父亲的这个亲和优点。

徐旭东说:“父亲迁厂来台之后,几乎没有闲暇生活,最大的休闲活动就是巡厂,亲自到第一线看看员工,帮大家打打气。”

徐旭东在年节期间,三天跑了重庆、天津等中国的六大城市,舟车劳顿不是“阅兵”,而是去“劳军”,趁着过年到处为员工打气加油。

徐旭东在评介父亲时说:“基本上他是一个创造者,他是一个爱工作、爱创业的人,深爱工作的动力使他活到80几岁还在上班,我们从他那边学到的就是满怀理想企业人的打拼精神。

“他也是一个真正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人,他在抗战时期受教育的机会不大,所以他对教育很重视,创办了工学院、大学,甚至于专科学校,他就是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念书。后来他觉得台湾也需要私立医院,所以我们就开办了有1100个病床的亚东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医学中心。”

远东将积极转型,不仅要“冲破混沌、应变致胜”,更要站在趋势的浪头,创造出新的成长动能,展现世界一流企业的典范……不过,即使掌握突破难关的关键优势,仍存在许多无法掌握的变数……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对环境作出“应变”,因此我们的主要商业模式已改为“求变”。能变才有生存,所有的行业几乎不变就无法生存。——徐旭东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