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大会何价

字体大小:

市场拾遗

zbcj@sph.com.sg

每年的4月下旬,是上市公司召开常年股东大会的热季。根据新加坡交易所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财政年结束后的四个月内召开股东大会。由于大多数公司的财政年是在12月31日结束,因此股东大会要在隔年4月底前召开。

上市公司与常人一样,都爱赶搭最后一班车。来临星期五(29日),有120多家上市公司将召开股东大会,让股民分身乏术。

股东大会让小股东有机会行使权利,对公司账目、董事委任及董事费,进行讨论及投票。此外,在股东大会上,上市公司也寻求股东授权,回购股票及发行新股。在理论上,股东大会确保上市公司,遵守企业治理的最佳作业原则。

企业治理不到位,往往会摧毁企业及股东的价值。要建立健全的企业治理,有赖于监管条规的完善及有效执行、企业的信息披露及纪律,以及投资者的投资文化。但在这三方面,本地股市还有改进的空间。

今年的行情不好,许多上市公司都在削减成本。此外,本地股市的最低股票交易单位从1000股减至100股,使高市值公司的股东人数大增。因此,今年有不少公司决定,股东大会的招待从简,但这却引发一些小投资者的不满。

在华侨银行上周五举行的股东大会上,有一名小股东还要求公司主席提供塑胶袋,以让她打包免费的便当。股东大会沦为茶点招待,要公司管理层如何认真对待小股东?

在企业信息披露方面,虽然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2012年强化了《企业治理守则》,但这只是一套“不遵守就解释”(comply or explain)的文件,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在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本地上市公司遵守《企业治理守则》的规定,透露个别执行董事及非执行董事的酬劳。此外,《企业治理守则》建议任期达九年的董事,在寻求连任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讨”。但在本地上市公司,仍有26%的独立董事,任期超过九年。

董事及公司高管的薪酬,往往触动小投资者的神经。本地大市值公司的总裁,去年平均全年收入302万美元(409万新元),虽然比澳大利亚、英国及美国低,但与小股东的投资回报相比较,总让他们黯然神伤。三大本地银行的总裁及非执行主席的薪酬,更是羡煞旁人。

除了大市值的公司,在市值小的公司中,执行董事的薪酬全年达百万的也不少,特别是持有控制股权的董事。

虽然股东大会让小股东有行使股东权利的机会,但股市的现实是,持有控制股权的大股东稳操胜券,因此不少股东大会流于形式。小股东人数虽多,但却是一盘散沙,让企业管理不佳的公司有操作的空间。

小股东与大股东实力悬殊

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实力悬殊,而小股东的维权意识还在萌芽阶段。一旦公司出了问题,小股民只好自叹倒霉,赶紧抛售止损。本地股市的投资者,很少通过法律渠道,讨回公道。

上星期一,新加坡证劵投资者协会会长杰乐说,他有意组织小股东采取集体诉讼行动(class action),对付欺压小投资者的公司。杰乐信誓旦旦,但集体诉讼行动耗时耗费,小股东不一定愿意分担费用。

其实,股市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游戏场,大股东或管理层只有在大户的压力之下,才会认真对待企业治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不少国家开始留意董事薪酬过高的问题。英国在2010年率先推出《管理守则》(Stewardship Code),鼓励机构投资者如退休基金、保险公司、主权基金和互惠基金等,更积极地监督上市公司的企业治理,并与董事及管理层交涉。

接着,澳大利亚、日本及香港也推出类似的守则。上星期,新加坡董事协会会长郑有强撰文指出,新加坡在这一方面还落在后头。

其实,除了机构投资者,一些本地上市公司也持有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权。新电信是新邮政的大股东,持有后者23%的股权。在新邮政的企业治理问题闹得纷纷扰扰之际,新电信在新邮政的股东价值也难免受到影响。因此,新电信有必要尽快出手,恢复市场对新邮政的信心。

在机构投资者缺席的情况下,不少的股东大会流于形式。不过,股东大会是小股东接触管理层的唯一机会。小股民应从中窥探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及发展前景,并近距离观察管理层及大股东的表现,以更好地调整本身的投资组合。

在股市能赚到钱,股民又何必斤斤计较股东大会的茶水招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