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和无分红保单差异何在?
购买分红保单是否更为明智、合理?
本文将为你探讨购买前的
几个考虑要素。
根据人寿保险协会(Life Insurance Association,LIA)近期发表的报告,人寿保险业在2016年首季收到来自新保单(包括个人寿险及健康保险)的加权年度保费一共达到4亿6620万新元,较去年同期上升五%。其中,约有六成(包括个人寿险及健康保险)来自分红保单,无分红保单只占27%。
要付更多保费享分红
或省点保费另做投资?
根据协会提供的数据,保险公司和银行经纪以及理财顾问等对人寿保险显然更加青睐。
阅读至此,不熟悉保险产品的读者或会感到困惑:何谓分红和无分红保单?
先探讨分红保单(其中就包括终身寿险),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保单时必须支付一笔较大保费,而保费除了覆盖保险计划的死亡保障费,也有一部分会投入保险计划的分红基金(participating fund)。保险计划可能会在每年宣布分红(取决于分红基金的表现),并保证会在发生不幸情况时将分红纳入投保总额中。
另一边厢,无分红保单(例如定期保险计划)则以较低成本提供较大的保险保障,但消费者却无法在受保时获得任何“分红”。由于无分红保单的保费低于分红保单,投保人可将节省下来的保费用于投资。
面对这两类不同的保单,有一部分人士较为偏好无分红保单,并推崇“购买定期保险并把余下资金用于投资”(buy term, invest the rest)这一策略。对此,投保人又是否应该选择费用较低的无分红保单,并把节省下来的保费用于投资有望提供稳定收益的投资产品(如基金和债券)?
首先,我们可先检视各家保险公司旗下分红基金的表现,从而大略得知自行投资时应该获取的回报率水平。
根据去年的报章报道,就2014年全年数据而言,各家保险公司旗下的分红基金所取得的回报率平均为6.185%,而有意自行投资的投保人也可以把这一回报率作为在一年应该获取的最低回报率。
在掌握上述这项数据后,我们接下来将通过一个例子探讨一名投保人如果购买无分红保单,并把省下的资金用于投资,是否也能获取类似于分红基金或甚至是更高的回报率。
追求优于分红基金的回报
投保人需有能力挑选产品
根据人寿保险协会于2012年进行的保障缺口调查,一名成年的工作人士所需的保险保障平均为62万6000元。我们也知道,根据由新加坡统计局所公布的2012/13年家庭每月平均支出数据,消费者每月在保险方面的支出为294元。
若以62万6000元的投保额来看,定期保险计划的保费将是134元。如果以消费者每月愿意投入购买保险计划的294元金额作为参照,这意味着消费者每月可省下160新元。
延续上述例子,该投保人可以选择购买定期保单,并把省下的金额(160新元)用于认购一个投资产品,从而追求较高回报。
为此,我们假设他决定投资一只均衡型基金,此类型基金同时投资股票和债券这两大资产类别,并可凭债券部分获取平稳收益,再以股票部分争取较高回报。再来,我们亦假设他决定运用平均成本法进行投资,即在每个月把同样一笔省下的160新元资金进行定期定额的投资。
我们将以Fundsupermart平台上一只相当受投资者青睐的均衡型基金First State Bridge基金为例(基金主要投资亚洲太平洋地区的股票和债券),投资目标是“为投资者提供每年分派及维持中期资本稳定”。
投保人如果在2014年每月把省下的资金固定投入First State Bridge基金,到了年底可在全年获得7.03%的年回报率(见图表)。这一回报率水平更确实高于所有保险公司分红基金平均为6.185%的回报率。
以上呈现的例子当然也有一定局限性,毕竟我们就只是以2014年的回报率来做判断,但问题的最大关键其实在于投保人能否在进行长期投资时,持续通过所投资的基金获取优于分红基金的回报率。
不仅如此,投保人也必须考虑到自己是否有兴趣和能力,可自行对市面上林林总总的各类投资产品,如基金或甚至是债券(市场上可供投资的零售债券数量已逐渐增加)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在之后挑选合适的产品进行投资,从而追求优于分红基金的回报。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投保人必须在评估和认清自己的能力之后,才能更好地决定是选择无分红保单并自行决定如何投资,或是选择分红保单并把投资部分全权交由保险公司透过分红基金进行。
(作者是Fundsupermart投资顾问及客户服务部助理总监)
分红保单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时必须支付一笔较大保费,而保费除了覆盖保险计划的死亡保障费,也有一部分会投入保险计划的分红基金。保险计划可能会在每年宣布分红,并保证会在发生不幸情况时,将分红纳入投保总额中。
至于无分红保单则以较低成本提供较大的保险保障,但消费者却无法在受保时获得任何“分红”。由于无分红保单的保费低于分红保单,投保人可将节省下来的保费用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