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假骗局中学聪明

字体大小:

理财锦囊

许多投资者想快速致富,诈骗团伙就利用这一弱点,设下投资骗局。

高回报、推介佣金,以及塑造大公司形象等诈骗手法并不新颖,但仍有投资者深信不疑、坠入陷阱。

为了加强公众的防范意识,两机构反其道而行,设下“骗局”,提高公众警觉。

刊登广告、设“假”网站引投资者上钩,全国财务教育计划“存钱有方,理财有道”(MoneySENSE)和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SIAS)反其道而行,透过设立骗局,来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两“骗局”每周5000多人浏览

本月推出两个“骗局”——投资房地产和黄金投资网站,平均每周吸引5000多人浏览。值得庆幸的是,有眼尖的公众怀疑这些投资计划是骗局,主动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通报。

MoneySENSE和和SIAS在过去一个月,在各大媒体刊登“圣奇湾度假村”(SantaQuay Resorts)和“金皇投资集团”(Brilliant Ingots Investments)投资计划的广告,引导读者到其网站了解详情。

投资者若点击网站上的“想了解更多”按钮,再填写投资额,网站就会出现说明这其实是个宣导活动的信息。网站还指出文宣中的可疑字眼,并解释其中的问题。

截至本月25日,最先在本月2日开通的圣奇湾网站,吸引2万2000多人浏览,约5%的人在网站上输入投资额。

金皇投资集团的网站从本月16日启用,10天内,网站的浏览人次将近6000,填写投资额的人约10%。数据显示,浏览这两个网站的人当中,有六成是男性。对这两项投资感兴趣的大多是44岁以下的年轻人。

MoneySENSE和SIAS受询时说:“公众反应良好,令人鼓舞,有好些公众发现投资计划的可疑之处后,向金管局通报。这显示投资者意识到这些投资计划可能是骗局。”

广告和网站是投资骗局宣导活动的一部分。这次的活动主题为“询问、调查、证实”(Ask, Check, Confirm),希望借读者亲身体验“上当”的过程,提醒人们不要光看广告内容或轻易听信销售员的话便决定投资,而是要进一步询问和查证。

《联合早报》日前率先报道读者对圣奇湾度假村广告的反应,随后刊登的金皇投资集团的黄金投资广告,同圣奇湾广告一样有可疑的字眼。例如:“24%的年回报率”“按成本回购”“2%推介佣金”和“限期优惠”。

这些都是骗徒惯用的诈骗手法,近期的金玉华公司(Genneva)和金保证公司(The Gold Guarantee)的黄金回购计划,都是以类似手法诱骗投资者上钩。更早以前的阳光大帝(Sunshine Empire)投资计划,引起社会对投资骗局的关注。尽管如此,投资骗局依然层出不穷,更严重的是仍有许多人上当。

MoneySENSE和SIAS说:“这次宣导活动的目的,是要让投资者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能仔细辨认出某个投资机会是否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新网络投资骗局 “二元期权”卷走过百万元

去年底,本地冒起“二元期权”(binary options)网络投资诈骗手段,受害投资者损失额总计超过100万元。

这类骗局冠上“期权”的名衔,让人误以为一种正式的衍生金融产品合同。骗局主要以股票、商品、外汇及利率等金融产品为诱饵,吸引投资者下注预测这些产品在合约到期时,价格比某一水平高或低。

骗局中的期权有效期限可短至几分钟。投资者如果测中就能获得指定回报,若猜错则可能血本无归。因此,二元期权也被称为“全或无”期权,一些国家监管机构更把它定性为“类似于赌博”的投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上月警告投资者,通过不受管制的平台进行二元期权合同的交易,将面对巨大风险。这些平台交易商往往使用吸引眼球的宣传字眼,例如“零风险交易”“交易额只要1元”“每次交易可获得500%盈利”等。

许多平台属于诈骗性质,并且设在国外,一旦发生任何纠纷,投资者无法通过正当渠道取回资金。

商业事务局资料显示,受害者大多是年龄介于31岁至50岁的新加坡华族男子,包括金融界专业人士和退休者。不少投资者初尝收益后难以收手,继续投入金钱,结果损失所有款项,或无法取出投资户头内的余款。

一些受害者也发现,他们向平台交易商提供信用卡或借记卡资料后,账户竟出现未经批准的提款。

金管局吁请投资者对一些声称能轻松获得高额回报的投资产品提高警惕,并根据个人财务能力和投资目标,仔细评估投资产品。

投资者也应留意投资产品交易商是否受金管局监管。他们可查看金管局网站列出的投资者须警惕名单(Investor Alert List,简称IAL)和MoneySENSE网站的消费者警惕贴士,了解如何避免陷入投资骗局。

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SIAS)会长大卫·杰乐(David Gerald)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除了被贪欲蒙蔽心智的投资者外,缺乏理财知识的年长者也容易成为投资骗局的受害者。“许多退休人士依赖家人、亲戚或朋友帮忙管理钱财。由于缺乏判断能力,他们经常受到误导。”

2014年起,SIAS与人民协会合作,在民众俱乐部举办投资教育讲座“认识金钱”(Understanding Money),提醒年长者不要轻易受骗。讲座内容涵盖退休后的财务规划、医疗规划和持久授权书(Lasting Power of Attorney)等课题。

至今已有28家民众俱乐部举办过讲座,吸引886名年长者出席。

此外,协会也在去年8月推出“投资诊所”,由投资顾问与法律专家为散户投资者答疑解惑。SIAS会员在投资不熟悉的产品,或对投资有疑问时,可当面向专家小组求助。

杰乐说,SIAS一直通过电邮解答会员对投资的疑问,但协会也发现有必要通过一对一商谈,更直接地帮助会员分析投资风险,以及如何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相关问题。如有必要,协会也会与相关金融机构跟进,帮助会员维护投资者权益。

要到投资诊所“问诊”的公众,必须先注册为SIAS会员,并把个人信息和要咨询的问题电邮至admin@sias.org.sg。

投资骗局

一、拍卖红酒获回报

A先生在2011年中接到一名红酒经纪的电话,对方在一个论坛上获得他的个人信息。经纪自称来自红酒公司,介绍红酒投资计划,宣称可通过拍卖红酒获得可观回报,并出示拍卖会结果和媒体报道。

在2011年至2013年间,这名经纪多次向A先生施压,要他购买更多红酒,并承诺帮助他把酒拍卖出好价钱。

他在压力下,购买几瓶红酒,用于参加酒庄赞助的拍卖会。当他事后联络相关酒庄时,对方却否认赞助这类活动。

这家红酒公司随后被卖给一名多米尼加人,投资者以为情况会好转。但他们的酒最终没有被买走。

公司让一些投资者再付钱,把红酒换成朗姆酒,不过,投资者最后也没拿到朗姆酒。

二、买画赚租金

B先生在2012年接到一名艺术品经纪的电话,向他介绍投资计划,即出租画作给公司企业,画作的持有人不仅可获得租金的6%,每年还可取得12%至15%的“资本增值”。

他向对方买了几幅画作,并在第一年获得租金收入。不过,到了第二年,他却联络不上艺术品公司,只收到一封电邮,获知“公司将进行重组”。

其他的受害者也是买了画却没收到画作。一些受害者向公司的海外办事处发出律师信,但对方回复与新加坡的办事处没有关系。

这些画作无法出租也失去价值,导致许多人血本无归。

三、购买及装修美国房子再出售获利

购买银行充公的房子,经过装修后,再高价出售,这听起来像是个可行的投资计划,实际上是骗局。

C先生参加一场投资美国房地产的讲座了解详情,投资公司声称投资风险很低,而公司拥有很多资产,财力雄厚。

对方还说,负责该计划的信托公司和销售经纪公司都曾对投资公司进行核查,甚至远赴美国确认房子的存在。他们还带回许多宣传册子和投资者证明书。

投资公司也强调是一家新加坡注册公司,绝对不会欺骗投资者。

C先生查证后,确认这些相关公司的确存在,而且都设有官方网站,于是决定投资。

C先生希望将投资赚取的利润用作三个孩子未来的教育经费。他的母亲也参加这项投资,用于支付退休后的生活开支。但没多久后,他就联系不上投资公司,也追不回本金。

广告和网站是当局“投资骗局”宣导活动的一部分。这次的活动主题为“询问、调查、证实”(Ask, Check, Confirm),希望借读者亲身体验“上当”的过程,提醒人们不要光看广告内容或轻易听信销售员的话便决定投资,而是要进一步询问和查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