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投资不应太保守

字体大小:

中年智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接下来三期的《中年智富》,将探讨在“不惑”“知天命”“耳顺”三个阶段的理财规划重点。

所谓四十而不惑,即人到了40岁若遇到状况不会感到迷惘、困惑,可冷静、有智慧地应对。理财需要的正是冷静与智慧,40岁的你在处理财务时,是否做到不惑的境界?

人生来到这个阶段,财务压力其实是最大的,这个年龄即要照顾自己,又要照顾家庭,还要养车供楼,是典型夹心层。

此时,父母年龄大了,须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而子女还在上小学的阶段,为人父母的责任仍得扛上一段时间。

不再迷信“富贵险中求”

40岁虽然不老,但也不再年轻,40岁以前,投资可以很大胆,40岁以后,就要改掉年轻时没有家庭负担的投资习惯,不再迷信“富贵险中求”,拒绝高风险投资。

即便过去的投资证明自己确实眼光独到,也不要把全副身家投入,适当地拨出部分资金就好,保留足够资金用作退休规划。

话虽如此,不少理财顾问提醒这个年龄层的人避免矫枉过正,在目前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除了平常的储蓄之外,也得寻求回报更高的投资机会。

财务规划师王绥钊就指出,“就算是低风险债券或债券基金,无论如何都胜过银行每年给你的0.1%利息。”

可考虑较高风险投资

王绥钊表示,当一个人在40多岁时,如果想在60岁或65岁退休,其实还有相当多时间让投资增长,这个阶段可考虑较高风险的投资。

“但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还有20年的时间就踌躇不前。投资需要时间,踌躇只会导致时间变少,更难达到目标。要紧记的是,不要越过你的风险承担能力,为追求回报而忽视风险承担能力,往往会以落泪收场。市场是有周期的,随时都有崩盘的可能。”

华侨银行财富管理副总裁兼高级投资战略顾问华素梅农(Vasu Menon)也表示,这个年龄层的人在投资方面应该保持平衡,组合中要有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不妨考虑把更多资金投入风险稍微高一些的资产如股票。不要太过保守,因为时间允许你承担风险。”

新加坡花旗银行零售银行主管黄石强建议40几岁的人,好好想想自己的投资方向是否正确,“你仍然相对年轻,可以把更多投资配置在更大胆的高增长工具,如股票、增长基金、股票基金。”

当然,每个人的承担风险的能力不一样,到底应该把50%或60%的资金配置在较高风险的投资,还是应该请财务顾问帮忙评估。

要开始认识一些投资

如果40岁以前都没有投资的习惯,来到这个分水岭,要开始认识一些投资。

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40岁才开始虽然有点迟,但迟总好过没有。到了这个年龄,人生走了一半,机会和机遇都减少了,一定要好好把握时间投资,让财富能更迅速增长。

除了工作收入之外,应该开拓其他收入来源,有能力不妨多买一套房子收租,否则可以投资高息股票或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

如果不知道有哪些高息股票可选择,新加坡交易所网站StockFacts有个不错的功能,可帮助那些茫无头绪的人做第一轮筛选。

例如,你可先找出股息收益率超过5%的股票,再进一步以本益比、营收、市值缩小范围,然后个别评估,毕竟股息收益率不应该是选择股票的唯一考量。

ETF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完全没有投资经验的人来说,股票指数挂牌基金(ETF)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持守10年或20年,一般上不会出错。

例如海峡时报指数目前在3200点左右,由于很不巧在这10年内碰到金融大海啸,所以跟2007年起来,海指损失了6%,但如果跟1997年底的1259点比较,增长超过1.5倍。

挂牌基金是一种可在证券交易所自由买卖的开放式投资基金,通常会追踪某指数或资产的表现,海峡时报指数挂牌基金基本上追踪海指走势。

在新交所挂牌的海挂牌基金有两个:SPDR海峽时报指数基金(SPDR STI ETF)和日兴海峽指数基金(NIKKO AM STI ETF),除了资本增值的机会,这两个挂牌基金也派发股息,股息收率在2.8%左右。

三个应该避免的错误

一、忽视债务

踏入40岁后应该着手减少债务,尤其是信用卡或个人贷款等高息债务。

若还在供楼,大华银行存款与财富管理新加坡与区域主管庄素薇建议,可考虑重组贷款,把房屋贷款的还款期缩短,减少退休后仍须背负的债务负担。

二、没有足够保险保障

一些人到了40几岁还是只有一份当年为“帮助”朋友而购买的人寿保险,殊不知一场大病或一次意外,就足以耗尽多年来的辛苦储蓄。

即使这个年龄购买医药保险的门槛高,无论如何都得做好这道防线,否则不论规划多周详都是枉然。

庄素薇说:“保险是为你和家人提供财务保障的关键,你应该确保购买的保险赔偿涵盖住院和手术费、严重疾病、个人意外,以及残疾收入等方面。”

三、不清楚自己财务状况

华侨银行财富管理副总裁兼高级投资战略顾问华素梅农(Vasu Menon)表示,确保花费不超出预算非常重要。

他建议养成每月记录开支的习惯,看看花费是否超出收入。理想上,至少要拨出10%到15%的收入作为储蓄和投资。

此外,专家也建议养成每年计算净资产的习惯;净资产是资产总和(银行储蓄、公积金储蓄、各类投资)减去债务总和。

很多人不清楚需要多少钱才可退休,中央公积金局网站有个相当详细的退休计算机(https://www.cpf.gov.sg/esvc/web/schemes/retirementcalculator/coverpage),能算出你是否可如愿退休。

但是在利用这个计算机之前,需要花些时间先把功课做好,理出自己在各个公积金户头中的储蓄、在银行的现金,以及有哪些投资和负债,并把每个月的开支清楚列出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