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长王瑞杰认为,新加坡无法避免下一次金融危机,但可以加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今年是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闭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十周年,王瑞杰日前接受《商业时报》专访时谈到我国如何做准备应对类似危机。
10年前危机爆发时,王瑞杰担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 回忆当时的情况,他说:“我望着远处的海港,那是非常可怕的景象。平常你会看见起重机正在移动,集装箱也在移动,整个海港是繁忙的。在情势最严峻时,海港显得非常安静,你知道吗?”
如果追溯源头,大部分监管者发现,事件影响所及,远比想象的复杂和广泛。
距今10年,王瑞杰认为,新加坡无法避免下一次危机。
尽管要预测下一次危机如何发生或何时发生是有困难的,王瑞杰说:“我们可以采取步骤,为这无法避免的结果未雨绸缪。”
要做到这一点,他认为新加坡必须深入了解过去10年各国中央银行所采取的超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哪些影响、适应全球经济的结构性改变,以及央行须维持自律。
“全球央行经历了一段超宽松货币政策时期,采取了一些非传统措施,尤其是购买资产和维持接近于零的利率。”
王瑞杰指出,这些措施到底引发了哪些风险,值得深入探讨。
此外,在全球经济发生结构性改变之际,新加坡不得不面对其中的不确定性。
王瑞杰指出,这些改变包括全球经济重心转往亚洲、本区域的人口结构改变以及科技的颠覆。
他说,这正是今年财政预算案强调经济转型之原因。“随着这些结构性改变的发生,每一家新加坡公司都应该严阵以待,提升营运,使用科技创新。”
在面对这些变化时,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也必须坚守长期保守和自律的原则。
王瑞杰说,尽管许多人批评金管局过分保守,但当局坚守原则。“事实是,当全球被卷入危机时,我们没有一家银行倒闭、未发生挤兑,银行的存款也未损失一分一毫。我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成就。”
不过,人们是善忘的。他提醒:“金融海啸发生的10年或20年之后,市场会出现一批新的业者、新的银行家、新的投资者,他们完全不曾经历之前的事件。”
他说,市场也会出现一种“这次不一样”的氛围,认为投资决策是正确的。“这就是为什么金融危机重复发生。”
